【编者按】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级,其生态环境变化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由于人工培育虫草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这样的区域大肆采集虫草,对高寒草甸、江河源头的破坏显而易见,而且很难有效恢复,令人担忧。
冬虫夏草有“软黄金”之誉,今年以来其身价一路飙升,在中秋、国庆期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畸形的高价格,直接导致了囤货、炒作、造假等虫草市场的乱象,而“虫草热”导致的高原生态危机更令人忧虑。
?
虫草已陷入“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恶性循环
冬虫夏草是一种体内有寄生真菌的虫草蝙蝠蛾幼虫,冬季潜伏土中,到了春夏之交,真菌从虫体顶部长出地面,发育成草状,故有“冬季为虫、夏季成草”之说。我国虫草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至5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核心产区是西藏那曲、昌都和青海玉树、果洛。
西藏农牧厅提供数据显示,今年西藏各虫草产地均不同程度减产,其中昌都产量仅为去年50%左右,那曲虫草减产两成左右。青海省草原监理站站长蔡佩云说:“今年无疑是虫草"欠年"。青海玉树、果洛等主产区虫草产量比去年下降30%到40%。”
专家研判认为,今年全国虫草总产量不足100吨,是近年产量最少的一年。中科院专家对青藏高原虫草研究基地观察表明,由于人口增加、气候变化和采集强度过大,与30年前相比,我国虫草资源量已陷入“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的恶性循环,其中12个样地虫草平均产量只有过去的9.94%,部分样地资源量不足30年前的2%。
今年5月至6月,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沁源新村45岁的藏族牧民给巴缴纳7000元草山费到大武草原挖虫草,最后一算账,不赚不赔;而妻子吉什吉上缴7000元草山费到达日县挖虫草,辛苦一个多月,只挖了150根,一根卖25元,共卖了3700元,如此赔了3300元。“我村300多户都是三江源生态移民,草山退牧了,牛羊卖掉了,就靠挖虫草过日子。今年虫草不好,三四成村民赔本了,各赔4000至6000元不等。”给巴说。
本文导航
- 1. 虫草热导致囤货炒作造假乱象丛生 高原生态遭殃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