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中药染色药物增重:谁让制药变成了“制毒”?

中药染色药物增重:谁让制药变成了“制毒”?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9-10来源:华西都市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9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曝光了一批生产企业通过违法给中药饮片染色达到增重目的。其中,8家严重违规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6家企业被收回GMP证书,并对其中12家企业立案调查。

一批药企违法给中药饮片染色增重,不具个案特性的事实似乎表明,染色增重正在成为药企谋利的“潜规则”。作为制药企业,他们当然知道用化工制剂给药材加工的危害,抛开化学品的直接毒害不谈,即便是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中药饮片是从中药材炮制而成,同样的药材炮制的方法不一样,其药性和功效会改变。因此,违法染色增重,还可能违背了药材炮制工艺的原理,让中药饮品变成不对症的“毒药”。

中药染色药物增重:谁让制药变成了“制毒”?

小编推荐:《中国好声音》那英专场眼泪多 最终晋级名单

药企明知故犯,用昧良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无论是被责令停产整顿、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还是立案调查追究责任,都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然而,倘若纠结于批评与指责,似乎于防范类似事件再发生毫无裨益。因为,染色增重跟其他商品领域的掺杂使假没有什么区别,赢利的冲动来源于“附加”的重量,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出中药饮片市场的乱象。

事实上,中药饮片加工,只不过是中药材加工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泡制改变中药原材的性状,为中药制剂企业提供原料,或者为临床医诊提供单方,初加工的特性决定了行业两头受制的局面,即受制于原料来源与下环节的市场需求。

因此,过多的企业主体,缺少了规则的支撑,注定会制造出恶性竞争的局面,一方面会让药材原料采购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又使饮品价格长期走低,挤压掉本就不多的利润空间,迫使企业从非法的途径,释放牟利的冲动。

中药饮片非法染色增重,不过是中药产业粗放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产业缺少有效的宏观控制,过多的资本向粗加工领域集聚,催生出畸型竞争的市场格局;另一面中药产业缺少核心技术的支撑,产业链条过短,中药产业不能从技术转化中提升附加值,利益蛋糕做不大,无法平抑分配环节的利润冲动。

中药饮片非法染色增重,是企业伦理“得病”、食药品安全“吃药”的又一标本。由此可见,做“良心药”也好,生产“放心食品”也罢,不止是道德与良知的匮乏,更是经济调控与行业监管两重层面上的命题。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药品 中药 中药染色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