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大医院看病仍很难 医疗资源两极分化

大医院看病仍很难 医疗资源两极分化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8-24来源:法制日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这里是北京一家医院,挂号大厅里里外外站满了人,排队挂号的队伍曲曲折折绕了几个圈。看着焦急排队的人,胡胜凡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边用装着病历本和化验单的塑料文件袋扇着风,边给身旁的人讲着挂号注意事项。

依法分配资源

看病,这个在群众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情,为何难?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王敬波认为,“看病难”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机构被过快地推入市场,政府部门应当承担的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责任没有得到实现。

“关键问题还是在医疗体制上。”卫生法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卓小勤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医疗资源的相对紧缺造成了目前的“看病难”。所谓相对紧缺,是指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求医者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则显得医疗资源相对闲置。

卓小勤认为,医疗体制上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诊疗流程不合理,一方面在于对基层医疗投入不足。

小编推荐:“合法强奸”:美议员再现雷人语录

“在我国,患者生病后可以自主选择医院,不管大病小病都往知名医院涌,诊疗流程没有很好地控制。在一些西方国家,都规定患者生病后,必须先经签约家庭医生或在社区医疗机构诊治,如果的确需要转入大医院就诊的,才会出具转院手续。在这种诊疗流程下,各个环节的医疗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卓小勤说,像我国目前的状况,知名三甲医院的门诊日流量超过1万人,而社区医疗机构无人问津。

卓小勤分析说,这种诊疗流程的不合理,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大医院越做越强,专家向大医院集中,不断添置医疗设备;而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得不到有力地扶持,医疗人才少,医疗设备也缺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也曾表示,我国每年有60万医学毕业生,仅10万人穿上“白大褂”,也就是说每年有近50万医学人才流失,而与此同时,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则相当匮乏。

卓小勤认为,要解决“看病难”,必须改变目前的医疗体制,从法律的层面重新配置资源,规定就诊流程。一方面要通过法律、政策明确加大对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让基层医疗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实现基层医疗资源的共享,避免医疗设备重复购置的弊病。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首诊必须经过社区医疗机构,经社区医疗机构确诊需要转入大医院的才能到大医院就医。同时放开医疗管理,允许医生尤其是专家自己开办诊所。这样,可以避免专家集中在大医院的现象,让专家有更多的机会给更多的患者诊治。而且,在基层医疗资源充足并实现共享的前提下,独立经营的医务人员可以借用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进行诊治,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挂号 看病难 医疗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