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互联网成假药温床源自市场失衡

互联网成假药温床源自市场失衡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8-21来源:中国科学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近日,全国3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统一收网行动,缴获各类假冒伪劣药品2.05亿片,各路包装材料1400多万件,涉案价值11.6亿元,破案8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多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00多个。

近日,全国31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统一收网行动,缴获各类假冒伪劣药品2.05亿片,各路包装材料1400多万件,涉案价值11.6亿元,破案8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多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100多个。如此巨大的“战果”,在大快人心,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令人吃惊不小。这其中,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网络销售假药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网络制假售假者们通过仿冒知名外企的特效药,非法添加激素类药物,“山寨”正规公司,“创造”知名医药机构,使用聊天工具、快递作为交易手段,极大地增加了群众辨别和政府查处的难度,给百姓健康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小编推荐:青少年滥用药物调查:歌厅网吧学校成风险地点

为何迅捷便利的互联网竟成假药贩售,贻害滋生的温床?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当前我国亟须改革的医药体制使然。当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尚未能完全摆脱以药养医、垄断暴利的恶化现状。一边是垄断带来的暴利药品严重超出人民日益的承担能力,一边是价格优势、便捷交易和物流运送的诱惑,巨大的市场失衡带来的暴利空间和监管漏洞,自然会吸引造假者们前仆后继,使出花样百出的“创新手段”来坑蒙拐骗,撒网“捞鱼”。

另一方面,监管手段的无力和有关部门乃至销售者的不作为,为互联网药品售假提供了大量的可乘之机。假药泛滥地区往往缺医少药,用药者中很多是农民,对假药的防范、识别能力不强。但这只是表明普通消费者自身很难鉴别这些假药,而对于药店和相关执法职能部门来说,识别这些假药其实十分容易。正如警方所说,即使在包装等方面看不出来,因假药的进价比市场价要低,也应能感觉出里面有问题。只要对其资质和药品的真假进行网上核实,就会真相大白,但很多药店都没有这么做。“假药”的背后是“假监督”、“假执法”,将原本可以“疏而不漏”的法网变得百孔千疮,令制假售假者们纷纷穿网而过,破网而出。

此外,互联网尤其是网络销售的特点,也令对网上售假的监督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网络销售假药形式较为隐蔽,通常销售假药的网站服务器、不法分子所在地、发货地址都不在一处,假药通过快递等方式销售,整个环节涉及公安、网监、药品监管、物流等多个部门,监管难度很大。而网上非法销售的产品有效性、安全性无法保证,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危害人体健康,但消费者却难以维权。

小编推荐:最容易掺假的六种食物

因此,欲从根本上整治互联网假药泛滥的乱象,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医药卫生体系的改革步伐,不断深化医药分离,彻底打破垄断暴利,促进合法有效的市场良性竞争,令药品的销售价格日趋归于合理范畴。

二是要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医疗保障范围和保险覆盖,尤其是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药保障,从消费受众上彻底减少和杜绝网络假药泛滥销售的对象。

三是要不断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的市场监管手段和监管能力,完善相关立法和管理规范,加强日常监管、定期检查,及时处理、重拳打击、严厉处罚。

四是切实提高药品销售者责任意识和资质审批与监督机制,无论是实体药店还是网络药店,都要严格认证,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坚决杜绝假冒伪劣的渗透和流出。

最后,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教育,普及辨识药品销售合法资质和真假药品的相关知识,提高老百姓们识假、辨假的能力,切实保护民众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只有从制度构建、执法监管、民众宣传等多渠道,多角度共同发力,才能织造恢恢法网,令监管疏而不漏,将危害民众身心和社会市场秩序的假药不仅消灭于互联网更消灭于现实世界。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假药 网络售药 制假售假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