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建立后将改革用人机制
新京报:理事会制度建立之后,医院管理上会带来哪些具体变化?
陈勇:理事会成立后,管理体制的改革将走向法人治理结构。换句话说,医院将拥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自主经营权、用人权。
在改革以前,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薪金分配、经营管理上,实际上不具备独立的资格。比方说用人,人事编制要靠政府控制,按照编制人数由财政拨“人头费”。这意味着有编制就是铁饭碗,缺编则难以补充。
新京报:今后会怎样破解这个问题?
陈勇:我们医院的日均门诊人次已经从4000升到9000了,但编制还是这么多人。医院为了缓解用工之急,就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但这就带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医院也就不能真正实现优工优酬,难以建立激励机制。
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后,我们要进行灵活用人机制的改革,实行一岗一薪,不再靠身份来管理。当然,这还需要一个改革的过程。
社区居民理事、呼家楼街道工委书记邢平芳:
“外人”监督让医院决策更透明
新京报:你是怎么当上理事的?
邢平芳:朝阳医院这次建立理事会,需要一名社区居民代表担任理事。朝阳医院的位置就在我们呼家楼街道。医院领导考虑到我作为社区居民,离得近,方便参与,而且比较能代表社区的群众,就找到了我。
新京报:你以前到朝阳医院看过病吗,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邢平芳:看过病,我感觉我们东片大医院太少了,朝阳医院的患者特别多,扎堆。一方面医院比较拥挤,另外挂号也很难。
新京报:今后你是理事了,会想办法纠正这些问题吗?
邢平芳:会的。我会向理事会提出我发现的问题,然后研究怎么改进。
新京报:对你的新职务,还有别的设想吗?
邢平芳:我自己认为,主要应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代表周边群众反映意见和想法;二是维护患者的利益,比如居民在医院看病遇到了问题,我应该帮助解决;三是我作为“外人”,能对医院进行监督,这样医院的决策也能够更公开和透明。
新京报:医院理事能和你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吗?
邢平芳:我相信能。我本人是街道的工委书记,街道10个社区我都很熟悉,朝阳医院就在核桃园社区。我打算将来在街道也设一个渠道,让居民有什么和医院发展、管理相关的想法及问题,都能方便地向我反映。
新京报:现在有没有居民找你反映问题?
邢平芳:已经有了。现在一些社区居民已经知道我当上了这个理事,有居民就跟我说,大医院布局设置得不合理,好多患者挤一家医院,这个问题得解决。还有就是应当提高医院服务水平。
- 3. 北京“医药分开”试点8月扩大范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