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开能否斩断“以药养医”利益链?
——深圳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调查
实行了近60年的“以药养医”制度,终于在深圳画上了句号。从7月1日起,深圳取消全市所有公立医院2962种医保目录药品15%-25%的加成,实现“进货价卖药”。此举旨在斩断公立医院业务收入与药品挂钩的利益链条,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药价真的降了
连日来,深圳各大公立医院都在醒目位置贴出“取消药品加成”公告,不少细心的患者留意了7月1日前后的药费单,发现7月1日后到医院买药比此前实实在在地享受了“八五折”甚至“七五折”优惠。
7月1日凌晨,深圳市人民医院计算机室格外忙碌,工程师们紧张地输入各种指令,为取消药品加成进行数据库调整。7月1日零时10分,全院处方和收费系统全面更新,该院全部医保目录中的药品由“零售价”改成“进货价”,西药最高15%的加成以及中药最高25%的加成已被取消。
7月1日零时12分,沈女士成为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一位享受“零加成”购药的市民。她因患胆囊炎到该院急诊,医生给她开了两天的静脉注射药,其中4瓶奥硝挫氯化钠注射液,单价从28.64元下降到24.9元,4瓶合计节省了近15元。
对于一些定期到医院复诊、开药的患者来说,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实惠更为明显。在北大深圳医院就诊的患者凌小姐告诉记者,她每星期都会到该院复诊一次,以前复诊开药时,每支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约790元,7月1日再次到该院开这种药,发现一支只要680元。
据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从1954年开始实行药品加成制度,这对当时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按照相关规定,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率为西药最高15%,中药最高25%。此前深圳很多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并未达到最高限幅,所以此次取消加成的幅度只能说最高达到15%或25%。同时,深圳公立医院的药品都由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阳光采购,医院不能单独议价,因此不存在医院擅自“虚构进货价”的可能。
- 1. 深圳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谋求以技养医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