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互助献血”如何避免伤害

“互助献血”如何避免伤害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6-18来源:新华网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近日,家住河北唐山市的刘博告诉记者,今年3月,自己因手术医院要求备血,但当爱人按照医院指定程序来到唐山市中心血站报批时,却被告知必须参加互助献血。

“当时,他的家属来申请2个单位的血,但我们通过联网系统发现,他所在的医院同一血型库存量还有20个单位。”张国强说,“同时,工作人员一致协商认为,从申请表显示的各项身体指标看,他没有必要输血,所以就没有批准申请。”

张国强告诉记者,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能是因为血站工作人员在动员家属“互助献血”时言语不当,为此血站方面曾安排工作人员到刘博家登门致歉,解释原因。但刘博认为,血站并未兑现对献血者用血的优惠承诺,也未能对拒绝申请做出合理解释。

宣传、沟通双缺位 亟须建立采供血长效机制

在唐山市中心血站的电梯间内,张贴着一张“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待遇”,上面显示:无偿献血在1000毫升以上,献血者终身免费用血,献血量在1000毫升以下,献血者享受三倍免费用血;无偿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及子女需要用血,按献血量等量报销。

在政策上,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属在用血时应享受优待,而现实生活中,这部分人群却又为何频频遭遇“用血难”?

张国强解释说,这是因为宣传不到位,以致人们对“互助献血”政策缺乏了解。“互助献血”是作为提高血液库存的一项补充措施而存在,与无偿献血者如何享受用血优惠并无必然联系。只要是择期手术的病人,血站和医院方面都会鼓励、倡导其家属参加“互助献血”,在这一点上,“资深”献血人群和普通人并无差别。

“资深”献血者为什么会感到“受伤”?张国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血站和医院工作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的方式、方法不当,比如,在患者急需用血时,血站才要求家属“互助献血”,就会给家属造成“不献血就不给血”的错觉,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把“互助献血”宣传放到患者手术以后?张国强告诉记者,主要还是因为血源不足,如果把这项宣传放到患者手术后,就很难保证“互助献血”的采血量。血站既要宣传“互助献血”,又怕伤害献血人,也处在一个两难境地。

张国强认为,要从根本上缓解之一矛盾,就必须建立一个采供血长效机制,下大力度增加血站的血液库存。“首先就是要加大对无偿献血,包括互助献血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其次,血站应与临床医生、患者建立起一个长效沟通机制,对于一些不予批准的申请,要及时做出解释,这样才可能避免对献血者的积极性造成伤害。”

本文导航
  • 2. “互助献血”如何避免伤害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互助献血 无偿献血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