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保健品托儿揭露那些见不得人的猫腻

保健品托儿揭露那些见不得人的猫腻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5-22来源:生命时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中国人自古有吃补品的传统,近年又吃保健品成风。一些不法商人利用监管漏洞,随意夸大疗效,乱掺西药,假冒名贵药……让保健品行业备受争议。

还有一次,某公司打着军队医院的旗号卖产品,让下面的推销员都穿上假军装,而台上“专家组”的成员包括一个某医院原院长、一个卖菜的和一个假中医。菜农对医学一窍不通,却负责推销治疗糖尿病的产品。其中有个医学上的名词“β细胞”,菜农不认识,就说成B细胞。王先生好心提醒后,菜农讪讪地说:“大夫,我是真不懂。”这名菜农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保健品行业,如今说起医学术语已经是张嘴就来。

王先生透露,保健品推销基本上有一个“固定套路”:恐吓—吹嘘—蒙骗—温情。拿糖尿病来说,“你这血糖太高了,多长时间了?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并发症,好多人都脚烂了、得截肢、失明了、要洗肾,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把人吓住后,就开始吹嘘产品的作用。有的先放个视频,将产品的发明过程讲得十分坎坷,发明人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的药是祖传秘方,凝结了发明者多年心血,如今给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接下来,“这药治好的病人太多了,都数不过来,你得按疗程吃,三个月一疗程,半年一个周期。”最后再打温情牌,“健康是自己的,钱是身外之物,您不健康会给家里带来多大痛苦,给儿女带来多大压力?吃了药把问题解决了,家里也就和谐了……”到这里还不算完,“今天买有优惠,买一赠一”。这时候,消费者基本上就被“俘虏”了,有的还觉得占了个大便宜。“业内有个人讲课特别厉害,他的看家本领就是医学常识很少讲,只讲从凄惨到光明的故事,善于渲染气氛,能当场把老人们讲哭了。”

保健品行业利润惊人,但具体高到什么地步却鲜为人知。王先生说,产品经理会经常变换所卖产品,哪个获利多就卖什么。某个经理在产品热卖后得意忘形地说,“我1块钱的东西卖100多,不少老人还觉得划算,觉得越贵的产品质量越好。”行内有个说法,“一个产品能维持3到5年就不错了”。王先生主讲的某产品在北京卖了六七年,衰落后就跑到南京又火了一阵,已经算是奇迹。随着保健品的更新换代,推销手段也要花样翻新,时下最火的莫过于组织老人旅游,旅游不仅免费,还赠送产品。王先生也参加过,就是把人拉到一个地方,先讲课后推销产品。“这样做其实成本很低。只要去的百十来人中有十来个买的,就能赚一大笔。”

朋友上当让我很内疚

进入保健品行业将近十年,王先生推销过的产品涉及心血管病、糖尿病、眼病、肝病、肾病、骨关节病等多种疾病。他见识过“有的医生为了钱,在原本就夸大宣传的基础上变本加厉,吹得天花乱坠。”而他自己“在不知道实情之前,也做过一些错事”,但内心却逐渐冒出了一些念头。

去年身边朋友的经历让王先生十分内疚。这位朋友花了500多元买了一种保健品,让王先生帮忙看看成分。“我一看就知道他上当了,这药吃了不会有害,但仅仅是开胃助消化的中药,磨成了粉装进胶囊。更可笑的是,商家宣称可以通过患者近半年的彩色照片进行诊病。”因为此事,王先生先后多次给当地工商和药监局等部门打电话进行揭发,如今这个品牌已在媒体的曝光下销声匿迹了。从那时起,王先生决心不再当托儿了,而要站到它的对立面去。

身为曾经的圈里人,王先生认为,只要各地药监局、工商、卫生、城管、公安五部门联合严格执法,一定能遏止假保健品的横行。“经销商现在去讲课都会收买当地的官员,买通后当地部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王先生还经常出现在各大保健品推销现场,但身份已经变成了冷眼旁观者。他要曝光这个行业的内幕,让消费者擦亮双眼,避免上当,并通过媒体呼吁有关部门切实行动起来,净化这个污浊、扭曲的市场。

本文导航
  • 2. 保健品托儿揭露那些见不得人的猫腻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保健品 名贵药材 医托儿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