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宣布,今年将对南京11家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认证试点,即对电子病历“加密”。此举一出,引来各方关注。南京的电子病历将如何设计加密,能否消除患者的担忧,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事件
11家医院进行“加密”试点
到医院看病,最少也要经过挂号、就诊、缴费、取药等环节,有的疑难杂症患者还需要接受检查。而一旦实行了“电子病历”后,患者的就医模式就会大大改变,即挂号凭着一张卡,诊断、取药等即可实现同步进行,且患者下次复诊时,医生只需打开电脑,前面的就医信息就会“一目了然”,患者不必多次复述。
不过,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以及安全性与保密性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所谓加密,就是对操作人员(医生、护士等)提供专有的身份标识和识别手段,并设置使用权限,医护人员对每次使用负责,任何修改都会留下痕迹。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殷伟东表示,南京试点的11家医院将争取在2012年内,完成电子病历认证技术的上线工作。并根据试点医院的应用情况,编写电子病历密码技术应用指南,争取在明年实现所有医院的电子病历加密。
据了解,首批试点的医院包括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患者担忧两大焦点
焦点一
患者隐私都上网
别人看到怎么办?
任何人查看都需授权,只有医生能看
一些患者担心,所有病史资料都上网了,万一健康隐私传播出去了,岂不是自己连一点健康隐私都没有了,光脱脱地站在别人面前?
对此,殷伟东表示,根据卫生部2010年2月颁布的《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应当为操作人员提供专有的身份标识和识别手段,并设置有相应权限;操作人员对本人身份识别的使用负责”,“医务人员采用身份标识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完成各项记录等操作并予确认后,系统应当显示医务人员电子签名”。也就是说,任何查看、修改电子病历都是需要授权的,而且即便查看病情,也只有医护人员才行,外人是无法看到的。
- 1. 南京11家医院试点电子病历“加密”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