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确定用药人群。“第一批确定了6个试点乡镇,其中有3个是山区、2个是半山区。”于立平介绍,试点将干预人群定为年满40周岁的参合农民,由区卫生局、新农合管理中心、相关乡镇和区内二级医院专家等组成慢性病筛查医疗小组,逐村对符合条件的参合农民进行筛查。经过对28141人的血压、血糖、身高、体重、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共有19774人被确诊患有上述4种慢性病,并得到了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同意服药的,就要跟我们签订协议。每个月会有医务人员发放到村,并对患者进行复诊,适时调整用药,定期跟踪监测。”于立平说。
除了吃药治病,还要积极防病。该区推出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等慢性病干预模式。该区琉璃河镇赵各庄“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组长、退休教师崔国栋介绍,他“管”的15个组员都是本村人,每周活动一次,互相监督服药,交流饮食、运动经验。每次都有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到场指导。“以前我从不吃药,犯病到了医院就得花大钱。现在血压已经控制住了,感觉特好。”
小编推荐:违规查乙肝 体检机构别做帮手
“我们现在吃咸菜也少多了,炒菜放盐也淡了。”该镇西东村的组长施玉荣补充,“这病是吃咸菜吃出来的,我们就少吃盐把它赶走。”
琉璃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许俊杰告诉记者,目前该镇已有400多人入组,组员的慢性病基本得到控制,个别病情较轻的已康复停药。
花小钱可以省大钱
“现在这项工作已在全区铺开,全区符合筛查条件的有21.7万人,实际筛查9.8万人,确诊用药5.6万人。”于立平说,这意味着,未来还有超过10万人的工作任务需要担起。
这样的支出,新农合基金承受得了吗?对此,该区卫生局副局长杜国栓表示,目前该区参合农民共有41万人,确诊用药5.6万人。2010年免费投药支出517.5万元,排除“能吃上更好的药,用不着免费药”的农民,预计全覆盖后每年投药需要800万元。“等于是用4%的新农合基金,把14%参合农民的慢性病在源头就控制住,很划算。”
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相关课题组近期提交的一份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该工作使得房山区4种慢性病的住院人次和平均住院日略有下降。以周口店镇为例,已从2008年的每月51.7人次,下降到去年的45.4人次,平均住院日从10.7天缩短为9.7天。
而据卢国懿估计,长期的卫生经济学效果将更为显著:“要真正看出效果要更久,效果也会更明显。”
- 2. 北京房山区:农民四种慢病免费服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