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为何那么难?
关键在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仇先生家在湛江吴川,却把中风的父亲送到广州治疗。“大城市与小城市有差别,基层医疗水平有限,我们都希望享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
三甲大医院人满为患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在省第二人民医院看到,心胸外科电梯门一开便是病床加床,密密麻麻地堵着出入通道。“病人这么多,医生哪有精力精细化管理?!”一位患者感慨。
小编推荐:7种生活方式让心血管病人更长寿
探究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则要回到医院公益性的问题上。
“我们的确是公立医院,但政府拨款却很有限,最多只占医院收入的8%,剩下的都得靠医院自己赚。”广东某三甲医院的院长算了一笔账,“一个住院医师基本工资大概是2000—3000元,本科刚毕业基本工资是1000-2000元。政府补得实在不多,而我们的劳动也远不止这个价值,只能创收赚钱。”
在此背景下,医院会衡量病人的“含金量”。“如果一个病人住了十天花了两万,其含金量远比一个住一个月花一万元的病人高。所以每个科室都要努力增加病人的收容量,增加病床的周转率,收治含金量高的病人,这才能赚钱,劳动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站在病人的角度,事情则是另一幅模样。由于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病人生怕花了“冤枉钱”。“如果看病免费我们说什么都没意见,可如今很多像我们这样从农村来看病的人花的都是血汗钱,所以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来自梅州的钟女士表示,“打工多年积蓄总共两、三万,一次花光了积蓄却看不好病,谁都接受不了。”
“如果中国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从人出生到死亡都有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国家再把医生和护士养起来,他们收入和经济指标不挂钩,医患矛盾的化解还是很有希望的。只可惜,中国人太多了。”罗医生说。
前瞻 改革市场化体制 让医疗回归公益性
医患关系的紧张,引起了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的忧虑。前日是这位从医70多年的“中医泰斗”95岁生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专程到广州为其祝寿。两人围绕最近的医疗纠纷聊开了。
邓铁涛感慨地说,以前医生和患者真是亲如家人。“看病是政府全包,医生看病不用想着赚钱,该用什么药就开什么药,病人也没现在这么多,医生出诊可以问得很仔细,不像现在几分钟就‘搞掂’一个病人。过年过节,我们医院有不少老病号都会回来‘走亲戚’,给我们这些老中医送点芋头、鸡鸭,非常亲密。现在医疗市场化、商业化,是见利忘义”。
他呼吁,新医改重点是让医疗事业回归公益性,政府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监督,医生不能只盯着钱,要大力提倡“仁心仁术”,促进医患和谐。
王国强说,政府正在推动新医改,加大卫生投入,改革“以药养医”体制,实现医保全覆盖,逐步让群众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除了医疗体制改革,医德医风也要常抓不懈。“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核心价值。这些原则不仅仅是简单地刻在匾上,更要牢记于心。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 2. 医患关系为恶恶化?病根在医疗体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