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暗战再掀信任危机 “句句录音”到底伤了谁
“录音门”最新进展:孩子病情极其危重
因对医生不信任引发的“八毛门”事件刚刚平息,另一宗同样反映医患关系困境的“录音门”事件近日又在广州浮出水面。
40多天前,1岁5个月男孩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的一系列波折。
在此期间,男孩父亲因对医生的一些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同时复印孩子病历、检验结果等咨询院外专家。
小编推荐:麻辣鸭头不但上色还加“毒”
昨日,小涵仍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ICU病房接受救治,医生表示他的病情已经达到“极其危重”的地步,而小涵的父亲则显得十分疲惫,在儿科病房的病床上堆满他复印的孩子病例、病情记录、检查资料、写给医院的控诉书……
昨日下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动约见媒体,介绍小涵的最新病情,并就小涵父母对医院的一些疑问作出回复。该院儿科主任王波介绍,今年9月21日,1岁5个月的患儿小涵因重症手足口病入院,经过呼吸机通气等治疗10天后,医生认为孩子已达到出院标准,建议出院继续康复治疗,而孩子家属表示不愿办理出院手续,但认为孩子回家更利于休养,便于当月30日在未办理出院手续的情况下,将小涵带回了家。
上海专家参与会诊
王波表示,10月9日,小涵因发热、咳嗽返院,随后相继出现高热、皮疹、肝脾肿大、黄疸、多脏器功能损伤等情况,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孩子病情疑难复杂,对治疗反应不理想。”10月28日,小涵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反应差、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再次转入儿科ICU接受救治。
“现在孩子的病情虽然与前几天相比稍微稳定了一些,但仍极其危重,病情进展十分凶险。”王波表示,经过来自中山二院、珠江医院、广医一院、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市八医院专家的会诊,小涵被诊断为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同时还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肺部感染。昨日,上海儿科医学中心王莹教授也来到广州,对小涵进行会诊。
“上午还活蹦乱跳的孩子,怎么突然就进了ICU?”小涵的父亲徐先生说,这是他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地方。徐先生说,他曾拿着孩子的病例咨询院外医生,他们认为孩子的手足口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而作为广东省手足口病防治专家小组成员的王波昨日对此表示,小涵入院时已出现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比如烦躁、右手持物不稳等,这些都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他表示,重症手足口病虽然只占手足口病患儿的很小一部分,但重症患儿发作十分凶险,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导致死亡。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昨日指出,“活蹦乱跳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经验的医生可能发现父母没有发现的症状。”他同时表示,小涵父亲曾提出质疑的腰椎穿刺术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检查,“医生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你做一项检查,如果发现有神经系统的问题,做这个检查能对病情判断有很大帮助。”
然而,对于医院的这些解释,小涵的父母并没有表示认同,小涵母亲甚至对记者表示“孩子入院时根本没有‘右手持物不稳’的表现”。
- 1. 医患暗战再掀信任危机 “句句录音”到底伤了谁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