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柳叶刀》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冯星淋博士、郭岩教授与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Carine Ronsmans教授合作撰写的《关于中国住院分娩策略和新生儿死亡》的研究论文。
近日,《柳叶刀》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冯星淋博士、郭岩教授与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Carine Ronsmans教授合作撰写的《关于中国住院分娩策略和新生儿死亡》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全面住院分娩策略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小编推荐:三种最养生的洗澡方法
专家介绍,降低孕产妇、儿童和新生儿死亡率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尽管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已非常明确,但是如何在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有效的服务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因全面住院分娩策略的效果尚不清楚,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主张培训社区医生(如助产士)以进行家庭助产的干预策略,政策干预重点多放在社区和外展服务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提倡和推动住院分娩。
据悉,该研究利用中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监测点数据,分析1996年~2008年中国150万名活产新生儿的死亡情况发现,12年间中国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过半,住院分娩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比例为48%~70%。这一结果提示,中国全面住院分娩策略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非住院分娩活产新生儿死亡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相当,但是住院分娩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效果却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社区干预策略。
研究进一步发现,住院分娩活产新生儿的死亡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其中,在城市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风险仅为5.7%。,而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农村四类地区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风险则约为城市地区的4倍。这一结果提示,尽管中国住院分娩策略取得了成功,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的医院产科服务质量依然需要改进。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