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血荒”,医患都很受伤

“血荒”,医患都很受伤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09-02来源:健康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日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布消息,称血液库存量仅占标准库存量的1/3,呼吁大家积极献血。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城市也陆续发生用血紧张的情况。

观点

别因“郭美美”而“冷血”

无偿献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无偿献血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当许多病人因缺血面临生命威胁时,是无数无偿献血者拯救了他们。这种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精神,已蔚为一种社会风尚,在使别人幸福的时候,也在幸福着自己。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利国利民利己的公益行为,却因“郭美美事件”蒙上了阴影,更使中国红十字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联合早报网以“郭美美事件之后你还会信任红十字会吗”为题,开展了一项读者投票,高达77.67%的读者表示“不会再信任红十字会”,仅11.58%的读者表示“依然信任红十字会”。在如此语境下,全国无偿献血人数急剧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在献血者急剧减少、采血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各个医院临床用血需求却在不断上升,这就意味着更多的生命在期待着血源、更多的人在呼唤无偿献血这一公益行动。血是生命之源,爱是生命的曙光,为了让更多患者与死神诀别,为了让更多的人点燃生命的希望,我们是坐等红十字会弄清一切事实、重建信任危机,再来参与公益,还是深明大义、不计前嫌,勇敢地伸出献血手臂?这是摆在许多人面前的一个课题。

小编推荐:如何鉴别食品“生日”真假

事实上,为挽回公信力,中国红十字会也在寻求改变,努力展示公开透明姿态。而令中国慈善走入历史最低谷的“郭美美事件”,无形中推动了中国公益机构管理制度的改革,目前也正在开始展示其正面效应。

回到无偿献血本身来说,我们不仅是献出了有限的血液,挽救了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将爱心更广泛地传播,让社会充满温暖和阳光。作为一种衡量公民基本道德的高尚公益行为,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就应该问心无愧地继续坚持,岂能因为某个人、某件事而受到冲击、遭到挑战?岂能一味等待、观望红十字会的形象改变、信誉恢复?毕竟死神在等待,生命在呼唤,一分一秒关人命,一点一滴见真情。

别因“郭美美”而变得“冷血”,别因“郭美美”而误了公益。让我们的爱心融化社会的污秽,让我们的热血滋润生命的希望。

摘编自8月22日《中国江苏网》

作者: 舒爱民

公开透明有助消除“血荒”

不少网友和笔者身边的人都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家都不献血,看他们怎么办?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血液中心、医院、卫生部门,可是,在现实中,“血荒”的直接受损人,不是“他们”,而是普通的患者。很多人因为无血可输无法手术,对他们来说,所能做的仅仅是一天天的等待,而等待的结果或是继续忍受痛苦,或是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笔者岳父的心脏手术就是因为缺少O型血而两度推迟,和他一样不得不推迟的并非个例,这种对手术无限期推迟的焦虑情绪,笔者深有体会。

可是,这样的状况能怪那些拒绝献血的人吗?显然不能。因为这一切都不是他们所造成的,他们原本也是热心公益的义务献血者,可正是对红十字会的不信任以及“献血无偿、用血有偿”的质疑,才导致了他们对红十字血液中心的不信任,进而拒绝献血。虽然中国红十字总会称此事与红十字会无关,但公众对“献血无偿、用血有偿”的质疑仍然无法消除。

最近,不仅是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青基会等慈善组织也纷纷遭遇信任危机,每当一桩“丑闻”出现,网友们总会给以无情的批判。这种情绪是值得理解的,毕竟,太多的“丑闻”一再挑战人们的承受底线,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反感。可是,理性地想一想,慈善组织遭遇信任危机,他们得不到公众的捐赠款物,最终受损的仍然是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

献血制度也是如此,“血荒”最直接的受损者不是医院,而是患者。血液的采集、加工、储存等环节不可能不产生一定的费用,所以,有偿用血从道理上来讲并非不可接受。可是,一袋血四五百元的“身价”,到底是否合理,公众却无从得知。也就是说,相关部门没有对用血成本公开、透明。没有公开、透明,自然无法获得公众信任,出现拒绝献血的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公众对慈善组织、对目前的献血用血制度的质疑,其实是对运作透明度的质疑。没有公开、透明,就不可能获得公众的信任,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血荒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对血液的采集、加工、储存等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开、透明,给公众算一笔明白账,从而挽回公众的信任。

摘编自8月22日《红网》

作者:张楠之

本文导航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