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管理使用都有漏洞
单靠献血也许短时间内可以缓解“血荒”现象,但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及血站管理规范更必不可少。
日前,网上披露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千袋过期血流入医院”的帖子引起社会关注。尽管后来血液中心称血液并未过期,但是所引发的血站管理问题则不容忽视。不少媒体还翻出了2009年成都市一位医生用血浆浇花的旧账,建议血站加强用血管理。
一些专家提出,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必须纠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主任李碧娟说:“现在大医院临床用血指标控制十分严格,可以说不合理用血现象越来越少,但是在二级及以下医院还存在漏洞。依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外科输血指南》及国外一些用血规范,在一些省、市综合性医院病历抽查时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血的比例超过50%。”
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42岁的王某患胃癌并已经转移到骨髓,他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值均下降到了正常值的1/4。他每天的输血量是红细胞2袋~3袋(每袋1.5单位,即300毫升),间或输入血小板1袋~2袋。整个治疗过程共输注红细胞85袋、血小板23袋。病人最后死于溶血反应,属于一种输血并发症。
小编推荐:北京停售22种不合格食品
“不合理用血不仅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还对临床用血造成了极大浪费。”李碧娟说,通过对国内30多家医院共5000多份病历的调查发现,临床用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过度输注红细胞、“少量血”、“安慰血”、“搭配血”、滥用血浆等现象严重,还有些医生对大失血的输血抢救专业知识缺乏,外科病人合理用血的比例不到10%。
李碧娟举例说,同样的宫颈病症和手术,最少可以输血400毫升,最多可以输血1000毫升,就看医生怎么决定了。一般为了保险起见,医生都会选择较大剂量的输血,以保证手术效果。“从医学领域来看,输血的合理剂量一直没有严格的标准和适用范围。因此,多大的剂量才是合理输血,是考验医生功力的难题。”
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说,临床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的病人,输血死亡率比不输血的死亡率高2.88倍。输血本身可以增加感染风险。
另外,医生技术水平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部分医生,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原本不需要输血的患者开出输血的医嘱。还有的医疗机构由于对血液的保管不妥,造成血液过期,导致浪费。
一项针对某省199家二级医院和16家三级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调查显示,在有关输血知识的调查中,370名二级医院临床医生回答的正确率为67%,160位三级医院临床医生回答的正确率为73%。
怎样才能告别“血荒”
从节流入手
李碧娟说,2008年~2010年,湘雅医院在手术台数以10%速度递增的情况下,临床用血量却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该院制订的临床输血治疗方案指标,被业界誉为临床用血的“金标准”,已经成功帮助国内30多家医院大幅度降低了用血量,有效缓解了供血压力。
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介绍,作为用血大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立临床用血三级管理制度,设立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委员。建立临床用血公示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公布心外科手术平均用血量、单病种平均用血量及术者单病种手术用血量,将单病种用血量作为病房绩效考核和评优指标。严管之下的效果很明显,2011年上半年,该院心外科手术量比去年增加了7.8%,红细胞输用实际减少16.2%,血浆用量实际减少28.5%,血小板减少17.5%。首次出现了血浆用量低于红细胞用量。与2008年比较,2011年上半年平均每例手术血浆用量减少58.7%。
北京各大医院还积极开展自体血术前采集储存,术中回输/回收/术后回输的节血措施。同时,在术前三级查房或多科会诊讨论中包括制订约用血方案。据了解,目前,北京三级医院血液自体回输率平均已达到20%。
期待完善无偿献血机制
纪宏文认为,仅依靠街头无偿献血是不够的,应转变采血方式,增加团体献血、预约献血的比例。
卫生部北京医院输血科主任宫济武说,我国无偿献血者数量与医疗需求不能同步增长,原因之一是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即政府应在加强公众的参与度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方面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出台与用血相关联的无偿献血政策,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改善卫生部门单兵作战的局面。
宫济武认为,对于未参与无偿献血的人,现行用血价格不是高了而是太低了。如果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参与无偿献血的全部“零”费用用血,未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按实际血液价值自费使用,这样让公众感觉无偿献血是自己的事情,在身体健康时献出爱心服务公众,在需要时享受公众爱心。而对特殊不能献血人群政府应出台用血保障政策。
宫济武认为,目前北京市年用血量达到70万袋,相当于5年前的一倍,但是血站的采供血能力是否能满足临床发展规模,需要政府进行评估。如果不能满足,则应投入政策、财政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采供血机构的保障能力。
- 1. “血荒”,医患都很受伤
- 2. “血荒”,医患都很受伤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