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中药材价格疯涨 老病号度日难

中药材价格疯涨 老病号度日难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08-08来源:中华工商时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眼下涨价成风,连治病救人的中药材也难以幸免。一些药材比如党参、太子参的价格仿佛坐上了直升机。中药材涨价不仅给药店带来了经营上的压力,更让长期依赖重要简、便、验、廉的老病号们日子难过。

药农很受伤

为了探究中药材涨价的原因,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走访了业内专家。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6月中药材市场价格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涨价中药材品种达371个,涨价品种约占总量的69%,其中涨价幅度在21%-50%的中药材品种数量最多,有133种,而涨幅超过50%甚至达到100%的中药材品种数量也有88种。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已经历了好几轮上涨,甚至是暴涨。今年一季度以来,中药材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0%,最高涨幅达400%,尤其以野生中药材资源量持续减少,涨势最为凶猛。

对于中草药材频繁涨价,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间商囤积炒作固然不可恕,但一些药材产地大旱绝收,加之药材收购价格偏低,导致药农种药积极性受挫才是根本原因。

一边是各地大旱,另一边是供需矛盾为这场价格战升温。在2009年之前,中药材经历了一个长达10年的价格低谷,药农积极性被挫伤,导致许多药材种植面积萎缩、产量下降。

中草药种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疯涨的价格却没有转化为药农的收益,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经销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这是极不合理的。另外,大量投资者将资金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撤出,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进行炒作,牟取暴利。

中草药属于农副产品。与别的农产品一样,一遇到坏天气,就会造成收成减少甚至绝收,在市场供应减少的情况下,更应采取扶持政策,比如提高收购价格和人工采摘费,以鼓励药农种植药材,否则会直接威胁市场价格。

小编推荐:北京预约平台难破挂号困局

比如三七,因其生长周期而得名。这种药材从种植到长成一般为3到7年时间,3年以下则不成材。如此长的生长周期,必然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再说金银花,这种润肺消炎的药材无法靠大型机械进行收割,而必须靠人工采摘。以前的人工费仅为一天20元,现在也不过50元。给钱少,活又累,自然没人干。

应建立补偿机制

为了遏止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势头,有关部门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措施,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对于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开查处浙江南方药材有限公司等经营者囤积党参导致价格上涨的行为,并实行“三限”,即“限时间”、“限价格”、“限销售对象”,责令其在一周内将所囤的党参按照市场价2/3的价格,即不超过每公斤6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资格认证的中成药制药企业,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了赞同。

“如果中药材价格失控,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位业内人士说,因为我国中药行业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就无法完全以纯粹的市场经济手段来稳定、平抑药材价格,只好借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但这种手段是以牺牲市场经济规律为前提的,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对行业造成恶性循环。

而对于如何从根本上遏制涨价势头,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应建立补偿机制。从规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中药材产地要结合本地的特点做好特色中药材种植,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药农在中药材丰收时从获得的利润中缴纳一定风险金给政府部门或专业合作社,歉收或行情不好时给予相应补贴。

本文导航
  • 2. 中药材价格疯涨 老病号度日难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病号 平价药 中药材涨价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