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或候诊排大队或仓促诊疗
虽然没有规定病人挂号后候诊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但是挂号窗口提速后,会将压力传导到诊疗环节。现在的医生看病,不是时间太长而是太短了,而且诊断不同病人之间的间隔时间几乎为零。如果还要逼迫医生缩短诊断病情的时间,将是医疗事业的不幸。当然,也可以缩短挂号、划价、取药窗口的时间,医生诊断病情的速度照旧,可是这样就只会将挂号排队的时间转移到候诊环节而已,无实质意义。
毫无疑问,要保证任何时间段挂号等窗口的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医院就只有增加工作人员,医院的经营成本就要增加。需要明白的是,不同的时段医院就诊人数是不一样的,从短期来看,一般周末就比平时的人数多,而同仁医院则是暑假人数爆满,超过最初设计的好几倍,最高的门诊量达到12000多人。如果医院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保证门诊量大的时段挂号等候不超10分钟,那么在门诊量小的时段就要有不少工作人员闲着无事,但工资还得照发,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患者承担。
因为周末求诊人数过多,等候时间太长,有些病人就会避开周末看病,这对一些时间段门诊量过于集中的现象也起到减缓作用。但卫生部规定“等候不超10分钟”后,病人一旦在周末等候超过10分钟就会投诉医院,医院只好增加工作人员。如此一来,周末看病即使人数再多也无需长时间等待,本来可以避开周末看病的人也扎堆周末了。这就会产生恶性循环,门诊量过于集中的时间段变得更集中,而医院不得不频繁增加工作人员,而平常的时间段又要有更多的工作人员无事可干,经营成本进一步加大。
小编推荐:红总会负责人回应网上质疑
提醒
别是个“面子活”
就强调医院在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不得超过10分钟规定,在卫生部做出规定之前一些地方早有探索实践。2006年7月,山东省卫生厅同样要求医院“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候时间不应超10分钟”;更早类似规定见于天津市,2005年该市规定“挂号收费最多等10分钟”。这些地方性规定出台,足以说明限制“挂号、收费”等事项在10分钟之内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且从实践来看,达到这一目标并不算难。由于挂号、划价、收费等窗口并不需医学专业人员值守,无论再多的病人只要医院有决心,多开几个窗口就是,三五个不够就开十个八个窗口,解决“窗口排队”还是可以做到的。
然而,解决了“挂号、收费”等窗口“等候时间过长”问题,并不意味着全部看病时间缩短。医院有能力多开几个“收费窗口”,却未必有能力和空间汇聚更多的医生资源、门诊室、医疗检查资源,挂号时间缩短到十分钟,在医疗资源总量无法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也只不过是让更大量患者集中到“诊疗环节”而已,在门诊环节等候时间只会更长,看病总时间却不会改变,“看病难”问题也不会改变,这样的“限制10分钟”就可能变成了糊弄猴子的“朝三暮四”的做法了。况且,看病环节也不可能要求医生刻意提高工作效率,“三五分钟搞定”、草率诊疗,对患者反而是一种极不负责。一个缩短到10分钟的挂号排队时间,不可能对医疗积弊和现实问题“伤筋动骨”,充其量只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规定。但之于迟迟不动真格的“管理部门”、医疗单位,带来的可能就是“光鲜的政绩”、“好看的面子”。除此之外,能有什么呢?
评判
规定挂号时间是舍本逐末
医疗资源配置或城乡之间失衡,或医院之间失衡,或地区之间失衡,在此背景下,患者即使有十二分的不满意,恐怕也只得无奈排队挂号。如果哪一天,这种失衡问题解决了,医疗资源充足且配置合理,患者不必扎堆而就近就医,到那时也就不存在挂号难的问题,规定挂号等候也就更没必要了。
可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才能分流患者。在当下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卫生部门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加大对中小型医院的投入,以及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仅仅规定挂号时间,怎么看都像舍本逐末,开错了药方、号错了脉。
- 2. 卫生部要求挂号取药不超十分钟 公众在意实际效果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