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点上,郑阿姨也深有感触,她说,有一天晚上,因为父亲的点滴没打完,迟迟不敢睡觉,“护士来了,问我为什么这么晚都不睡?我说要等点滴的打完。护士就跟我说,睡吧,不用担心的,我们会看着的。果然,点滴还未打完,他们就过来了。”
陈阿姨的母亲88岁,住在南方医院神经内科的重症病房里。由于年纪大,并伴随多种并发症,住院期间意识经常不清楚。她已经在医院守护母亲20多天了。
“母亲虽然经常处于无意识状态,根本没办法进行日常的沟通,但医院的这些护士们对她像对其他病人一样,经常陪她聊天,鼓励她,还时常写一些小纸条给母亲看,上面都是一些鼓励的话语,如,‘阿婆,加油!’‘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闯过去的。’帮她洗头、擦身等事情,每件事情都做得一丝不苟。”
“对于一个意识不清的病人,其实他们马虎一些,也没人知道,但他们认真的做了,而且还主动想到一些鼓励病人的办法。”
护士更专业了,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机会也多了
护士小周说,在病人的眼里,护士就是做基础工作的,打针换药,做护理。所以,病人对医生很尊重,却瞧不起护士。他对医院正在进行的“创优”非常支持,他说,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这项措施非常给力,护士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就能更好的解答病人的问题,也能更好的对病人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护士对病人的帮助多了,病人对护士的看法就会逐渐改变了。
郑阿姨的父亲年纪大,病情重,没办法自理,她说,“护士每次帮父亲进行擦身的时候,都会一边做,一边讲,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擦,力度怎么把握。擦身有什么好处,不擦身有什么坏处,都会跟我们讲。”
“父亲手术后不愿意动,也不喜欢翻身。护士2个小时来一次,耐心的同父亲沟通不翻身的害处,在父亲理解并同意后,再帮他翻身。”
“父亲肾也有些问题,喝多了水,双脚就开始肿,护士告诉我,应该把父亲的脚垫高一点,就会好得多。”
“我觉得他们很专业。在他们工作时,就会告诉我们很多护理知识。我们有不懂的,问他们,他们都答得很详细,也很耐心。现在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护士,基本上都能解决,比之前方便多了。”
在此次走访中,我们随机走访了华侨医院的骨外科和内分泌科,走访了南方医院的神经内科,突击的对8位不同的病人或家属进行了详谈,听到的都是对医院“创优”的肯定,大都表示“感觉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更有患者家属直言,通过在医院陪护的20多天,对护士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将来娶媳妇,一定要娶一个做护士的,因为他们人好,心好,够专业。
- 2. 护士节 病人眼中的优质护理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