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消息称,8月25日,该中心报告新疆送检的4株Ⅰ型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确定为脊灰野病毒。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消息称,8月25日,该中心报告新疆送检的4株Ⅰ型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确定为脊灰野病毒。8月26日,经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和西太区协查病毒来源,中国新疆Ⅰ型野病毒和巴基斯坦2010年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同源性高达99%,世界卫生组织判定此次新疆脊灰野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这是自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为无脊灰状态后,我国发生的首次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疫情。
小编推荐:北京将加强防控输入性脊灰疫情
据介绍,1995年至1996年期间,我国云南省发现了4例缅甸入境就诊的输入性脊灰病例。1999年,青海省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事件发生后,我国在综合评价人群免疫状况、人口流动特点及病毒可能传播范围的基础上,在一定地理区域针对特定人群开展了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在人群中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成功阻断了病毒的传播。当时主要应对措施包括:实行AFP(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边境地区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口岸对入境适龄儿童口服脊灰疫苗等工作。2010年,我国邻国塔吉克斯坦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造成的脊灰暴发,俄罗斯也出现病例。我国边境地区及时采取了包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加强口岸监测和风险评估、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等应急措施,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的输入。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