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中国奶粉市场怪相多:进口新规能否卡住伪洋奶

中国奶粉市场怪相多:进口新规能否卡住伪洋奶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3-05-23来源:健康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对进口奶粉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对伪洋奶的狙击力度明显增强。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披着洋皮的奶粉仍在母婴店和网络上肆虐。进口新规能否真正剥去洋外衣?

几万元即可披“洋衣”

尽管新规有助于揭开“洋马甲”真面目,但记者调查发现,奶粉“傍洋牌”的现象并未根治,不少品牌仍在生产“贴牌”奶粉“特供”中国。

在网上搜索“进口奶粉”,立刻跳出80多个品牌。除了雀巢、惠氏、雅培等知名品牌外,很多并不常见,在产地一栏大都标示荷兰、新西兰等国,名字也十分“洋气”:仅以“纽”字开头的就有纽滋本、纽加力、纽源、纽贝贝等十几个。

不少企业为了获取暴利,千方百计让产品与“洋”挂钩。进口大包基粉在国内配方生产的,称之为进口奶源;国际品牌使用国内奶源在国内生产的配方奶粉,称之为“洋”品牌奶粉。专家表示,这两种奶粉,实际上是地地道道的国货。“这些奶粉中,绝大多数都是‘特供中国’的,即只在中国内地销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只有在国外生产并罐装进口的,才可称之为原罐进口。

为了傍上“洋”牌,企业可谓花样迭出。不少企业和个人前往新西兰等国,代工奶粉“特供”中国,并宣称为“新西兰知名品牌”,误导消费者,且容易产生管理漏洞。

业内人士介绍,去新西兰注册一个品牌代加工奶粉,所需手续并不繁杂:花上一万多元注册公司,即可拥有在新西兰的办公场所;配方可以沿用代工企业以前的,无需重复研发;只需再付上首次订货费即可,不需要有任何生产经验。

很多所谓“洋”奶粉企业抱着“赚一笔走人”的心态,带有一定的投机色彩。“其使用的辅料来源比较复杂,且成本低廉。”宋亮说,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销毁的众多进口奶粉中,大多数品牌都是此类。

重振乳业没有捷径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一罐900克的奶粉成本不会超过百元,但披上“洋皮”后售价高达两三百元,堪称暴利。中国每年近500亿元的巨大奶粉市场,让乳业“傍洋牌”成为一种“常态”。

这种“讨巧”的做法事实上并不能拯救消费者对国产乳业丧失的信心。

曹明是认为,对于中国乳业而言,事事依赖“洋”品牌,且违规欺骗消费者的做法并不可取。国产乳业想要恢复信心没有捷径,只能扎实做好自身品牌和产品建设。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一些品牌除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外,还添加了国家许可范围之内但不强调加入的其他成分,商家往往会放大添加物的作用。“应倡导理性消费的理念,不要盲目‘崇洋’。”

新西兰贸发局官员告诉记者,只有完全在新西兰本土制造,并且每个生产环节都符合国际和新西兰国家标准,才会被授权使用三角形“新西兰制造”标志;只有能代表新西兰国家形象的新西兰品牌,才能被授权使用“银蕨叶”标志。消费者如果知道这个“窍门”,就会很容易辨识真正的新西兰进口奶粉了。

本文导航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