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市已进入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并出现今年首个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死者为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的一名安徽籍男童。昨天,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消息称,上周,本市报告手足口病1823例。
-专家
大多一周能自愈患病者可多次感染
据市疾控中心介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尽管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但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一周左右可以自愈。
而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市疾控中心提醒,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托幼机构的老师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症状须尽快就诊。
此外,手足口病很容易传播,患者、无症状感染者都可作为传染源,唾液、疱疹液、粪便、咽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内衣甚至水等,在日常接触中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儿童普遍易感,并且可多次感染。
-防病“七注意”
1.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2.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3.居家、教室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
4.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清洗消毒。
5.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
6.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停班、停园措施。
7.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浅促、心率加快、四肢温度下降等现象,需及时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就诊。
本文导航
- 2. 北京今年首现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