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各洲
西尼罗病毒最初发现于非洲。1937年,该病毒首次从乌干达北部西尼罗地区的一位“热病”患者的血液中被分离并确认为病原体。
蚊虫叮咬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通过蚊子感染人、马、鹅等动物,导致这些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尖音库蚊”是西尼罗病毒主要携带者之一。这种蚊子通常喜欢叮咬鸟类,然后再四处叮人。
如此广泛的病毒“快递员”,加之社会经济和航空事业的发展、贸易全球化,使一些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已经没有国界。因此西尼罗病毒地理分布相当广泛,包括整个非洲、中东和欧亚大陆南部的温带和热带、澳大利亚及北美等地区。
防患未然
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陈继明指出,西尼罗病毒如果传入中国,主要可能有两条途径:通过候鸟的迁徙进入中国,感染当地禽鸟,然后蚊子和禽鸟之间反复传播扩散;或者从外国进口的禽鸟等动物体内带有西尼罗病毒,到中国后,被当地的蚊子叮咬,然后反复传播扩散。
不过,陆家海表示,西尼罗病毒本身毒力较弱并且传入中国受到一定的地理限制,因此席卷中国的风险较低。
而且,由于中国人畜针对日本脑炎病毒的免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西尼罗病毒的攻击,而中国很多地区绿化面积过小、鸟的密度普遍不高,因此不适合西尼罗病毒的定植。陈继明表示,尽管有些影响因素难以确证,但总体而言该病毒严重危害中国的风险不大,但不排除其会给中国带来中度或轻度的危害。
预防和控制西尼罗病毒的传播,灭蚊是关键。
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等地已经开始授权私人公司增强喷洒杀蚊虫药物力度,以杀灭蚊虫,遏制西尼罗病毒蔓延。
中国也已计划加强口岸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工作,采取有效灭蚊措施,清除蚊媒滋生场所。
另外,加强个人防蚊意识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在蚊虫活动高峰时间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应着长袖衣裤等。
“相关部门应该对西尼罗病毒保持合适的监控力度,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陆家海说。该病毒流行多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并以夏秋为盛,虽然目前北方地区气温降低,蚊虫减少,但南方等地蚊虫仍较多,因此应当注意监测、防范,以便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还加强了对来自美国人员的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检疫查验工作,并将对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人员加强出境健康服务。
- 2. 中国防患未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