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有时间拍照,为什么不救他?拍了几张?3张还是4张?没有一个人帮他,没有。
———《纽约邮报》网站读者留言
纽约没有几个真正的男人。大家都是绵羊。太悲惨了。
———《纽约邮报》网站读者留言
一些人示意列车停下,另一些人拍照。没人救他吗?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主播克里斯托弗·科莫
帮他一把不行吗?
——— 制片人迈卡·格里姆
这让人非常不舒服。想一想,如果他是你的父亲或兄弟会怎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播索莱达·奥布赖恩
争议
是记录,还是救人?
摄影师阿巴西告诉《纽约邮报》记者,韩基石落下站台后,“大家开始(向列车)挥手,挥动任何能找到的东西。他们向那个男的喊:快出来!快出来!”
阿巴西说,他当时按快门,试图用照相机的闪光灯提醒列车司机注意。“我开始(向列车驶来的方向)跑,希望司机能看见闪光。”
列车减速,但没能及时刹住,韩基石夹在车厢和站台之间“像个布娃娃一样遭碾碎”。一些目击者说,韩基石遭车厢拖行三四米。
列车司机受惊过度,戴氧气面罩、坐在轮椅上被送出车站。阿巴西援引司机的话说,他看见闪光灯的光,但列车速度太快,无法及时停住。
非营利新闻学校波因特研究所视觉新闻道德问题专家肯尼·厄比告诉美联社记者,在职业新闻摄影界,摄影师经常面对这类“记录或救助”的抉择。
厄比和全国摄影记者协会道德委员会主席约翰·朗都认为,不应简单地对摄影师的道德品质下定论,原因是这类事件中,摄影师可能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施救。“我无法评判他(阿巴西)。”朗说,“我不知道他当时离(韩基石)多远,不知道他是否能做些什么。”
不过,两人认同,作为摄影师,“从道义层面而言,如果可能,有义务施救而不是拍照”。“我认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记者。”厄比说。
阿巴西说他想救韩基石,但觉得力气不够,无法把他拉上站台。“我想帮他,但不知道怎么帮。一切都发生得太快。”
- 2. 网友热议地铁见死不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