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4个月四陷质量门光明何时能照亮自己
就这样的质量,郭总裁凭什么不让国家质检机关去抽查,他又哪来的底气对着严格的质检大放厥词。可现实的问题是,在这样严格的质检下,在这样信心满满的总裁带领下,光明乳业是怎样一次又一次的陷入“质量门”?难道非得像三鹿乳业在出现了“三聚氰胺”事件后,才引起重视?
光明,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它照亮人间,驱散黑暗,是无数诗人为之歌颂的事物。现在“光明”却成了人人喊打、弃如敝履的产品,这不能不说是种悲哀。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说明有安全隐患藏在阴暗之处没被发现,“光明”应该先学会照亮自己,照亮企业的安全隐患,而不是只会对正规的质检排斥甚至抵触。
海南日报:国产乳品应自检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上曾“语出惊人”:“这么抽会抽死人啊!”然而如今光明乳业在短短时间内再爆问题奶,无疑是自打耳光。依笔者看来,担心被抽检“检死”的光明乳业不免有些“做贼心虚”。
国内乳业近年来问题频出,令消费者人心惶惶。毕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问题,光靠乳业自检实难保证,如果自身产品质量过关,国家抽检再多,对企业并无不利。但假如一年抽检几千次,却依然质量频频失控,那这种企业最终恐怕不是被抽检“抽死”,而是自己不检而“病”死的。
大江网:几千次抽检仍黑心,光明牛奶在哪?
我们知道,抽检合格的次数越多,只能说明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越小,但并不能说明也不能保证所有的牛奶都没有问题。光明牛奶四个月被四次曝光出了质量问题,说明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把好质量关,说明他们没有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为了企业自身的小利,他们的心变黑了。
其实,不仅是光明牛奶,近年来,很多牛奶企业都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前几天蒙牛被曝出篡改生产日期,再之前还有几家牛奶企业“涉黄事件”等等。不出问题的“放心奶”似乎只是国人心中永远不能实现的梦,一家家大牌企业一次次的质量问题被曝光,一次次让民众的美梦破碎。市场太多“黑心奶”,不知道真正的“光明”牛奶到底在哪?
新华日报:谁在跟光明乳业“过不去”
并不是消费者、质监部门跟光明乳业“过不去”,而是反之。试想一下,谁愿意喝上变质奶呀?质监部门谁愿意没事儿天天往光明乳业跑啊?看上去是别人在跟光明乳业“过不去”,实际上却是光明乳业自身的品质没有保障,质量关你过不去,消费者、质监部门就会跟你“过不去”。
在牛奶安全的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指责有关部门不作为,一年4000多次的检查已经是世界之最;我们也不能埋怨生产设备落后,中国乳品工业的水平应该说是世界最高(郭本恒语)。咱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视质量为生命的明治乳业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迪,在他们看来,决定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先进的机器,也不是严密的检查,而是员工的责任心。
- 1. 24家媒体痛批光明鲜奶变质 直言打得痛才记得牢
- 2. 光明多次被曝出现问题牛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