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地调查:
施华洛世奇缺产品说明
按照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对北京地区施华洛世奇水晶轩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查。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把“仿水晶”当“水晶”吆喝,并不是施华洛世奇品牌营销环节中的个别现象,而普通消费者很难凭肉眼分辨出“水晶”和“仿水晶”。
8月21日,记者来到施华洛世奇水晶轩东方广场店,尝试挑选一款施华洛世奇产品。这家施华洛世奇水晶轩的工作人员首先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售价1500多元的“七夕情人节”吊坠。据她介绍,这款吊坠主要材质是陶瓷,外观上点缀着的则是许多小“水晶”。当记者询问这些小“水晶”的详细情况时,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施华洛世奇水晶切割工艺、设计和制作理念等,并未提及“仿水晶”、“非天然”等字样。与此同时,施华洛世奇水晶轩的每款产品都只有一个价格标签,没有产品产地、质地等说明。而放眼望去,在整个店面内也看不到醒目的“玻璃制品”或者“仿水晶”的产品说明。
几经挑选后,记者购买了一条价格为1180元的链坠(款式1156341),而该购物小票仍未提及“仿水晶”等提示字样。而当记者付款之后才发现,产品外包装盒上有一行小字体标注着品牌和品名:施华洛世奇仿真首饰。也就是说,只有当消费者完成购买之后,才能第一次看到“仿真”的字样。
更让人疑惑的是,施华洛世奇在其《产品证明书》上先后用繁体字和简体字描述了自己的产品。其中,繁体字版本称施华洛世奇是“最优质的水晶创作制成的精品”,而简体字版本则称自己是“最优质的仿水晶创作制成的精品”。究竟是“水晶”还是“仿水晶”,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
小编推荐:北京禁止餐馆代加工野菜
施华洛世奇回应:
销售过程确实存在问题
对于消费者在购买施华洛世奇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施华洛世奇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在第一时间给出了回应,她坦言施华洛世奇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以“水晶”来称呼产品是不妥当的,“这是我们内部培训的疏漏,我们以后会加强培训,以保证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解释清楚。”
记者获悉,北京市工商执法部门目前尚未介入此事。因误导而购买施华洛世奇“水晶”的北京消费者仍未得到妥善处理。
网络观点:不同人眼中的施华洛世奇
正方:其实早知道施华洛世奇是人造水晶,但人们愿意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买施华洛世奇,看重的是它的品牌和时尚设计,至于它是天然水晶还是仿水晶,其实没那么最重要,能够接受它的就好。
反方:我们不喜欢的是施华洛世奇不诚信的宣传方式,既然它是仿水晶,就应该直截了当的告诉消费者,至少应该在价签上明示一下产品质地,价格也不便宜,还老是遮遮掩掩的,让我们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 2. 销售过程确实存在问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