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链条全曝光
爱眼工程的整个利益链条是这样的:中华学生爱眼工程以公益名头吸引各地眼镜店加盟,眼镜店以中华学生爱眼工程的名义进入学校,捐赠廉价镜片吸引来大批学生,从中获利;而刘金顺则通过向上百家加盟眼镜店大量销售三亿康的产品稳定获利。
刘金顺称中华学生爱眼工程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主管单位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但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他们并没有一个叫中华学生爱眼工程的项目,也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刘金顺的人。调查发现,刘金顺2010年在香港注册了中华学生爱眼工程促进会有限公司,在宣传册上则变成了“中华学生爱眼工程促进会”。
三亿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在去年12月12日已经被“吊销”执照,但在去年12月23日,这家三亿康公司仍在与加盟爱眼工程的眼镜店签订销售合同。
一个虚构的中华学生爱眼工程套着慈善面纱,在全国各地上演着一出出圈钱闹剧。刘金顺也在大肆宣扬着赚钱理论,“我们一定要盯着人的眼睛去赚钱,看着人在那儿动,那钱在那儿动,看着你的人,看着你的口袋,我要想怎么把你口袋里的钱装我口袋里,而且要你主动地送给我。”
偷工减料曝光台
□毒原料
医疗垃圾变身玩具
从垃圾回收站收来的饮料瓶、洗发水瓶、密封胶瓶,甚至一些医疗垃圾,经过处理,被送到工厂里变成玩具,再卖给孩子们。
记者发现,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一些垃圾回收站不但有饮料瓶、洗发水瓶、密封胶瓶,甚至还有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药瓶等医疗垃圾。回收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医疗垃圾都是从医院收回来的。
澄海的大街小巷遍布着许许多多“二料”店,回收站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多次告诉记者,这些垃圾主要就是用来做玩具的。回收站用一种自制的粉碎机,将废塑料粉碎后直接变成“二料”,这样简单粉碎后的“二料”可以直接上机做玩具。
这些来源不同、只经过简单处理加工成的“二料”是怎样做成玩具的呢?在澄海,生产塑料玩具的小工厂一家挨着一家,而且大都没有悬挂厂名。从生产流程上看,几乎都一样,都是把原料加入机器搅拌、注塑,再经过拼装后就成为一件件玩具成品。在澄海的很多小工厂里,“二料”直接被加入进注塑机,生产出魔方、汽车、摇铃、变形蛋等塑料玩具。
记者调查了解到,生产玩具的原材料价格几乎每吨在一万元以上,而“二料”的价格仅在每吨两千多元至九千多元,为降低玩具生产成本,很多玩具生产厂就打起了“二料”的主意。但是,“二料”来源复杂,清洁度和牢固度都比较差,有的甚至含有许多化学有毒有害物质。
在澄海最大的玩具批发市场“塑料城”里,很多玩具既没有厂名厂址,也没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3C”标志。但玩具经销商却表示,“只要你赚钱,你不要管是新料还是二料的问题。”
- 1. 爱眼工程被曝虚构慈善面孔 利益链条全曝光
- 2. 爱眼工程被曝虚构慈善面孔 利益链条全曝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