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奇闻趣事 > 第一批“长寿药”5~10年内问世

第一批“长寿药”5~10年内问世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12-27来源:大河网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丹,以求长生。那么人类到底能活多长?

150?200?800?人类到底能活多久?

目前得到较为广泛认同的推断寿命极限的方法有五种:

一、按生长期推算寿命。法国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这就是通称的巴丰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预计寿命可达100~175年;

二、生命周期算法。俄罗斯莫斯科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穆尔斯基和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教授库兹明指出,人的生命周期时间是15.15的倍数,例如人的第一个生命周期是诞生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正常妊娠天数266天的15.15倍,即约11年——统计数字表明,人在11岁时体质最弱;用11再乘以15.15,为167岁,他们认为这个就是人类的寿命极限;

三、按细胞在体外分裂次数推算。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遗传学研究中心的海弗利克博士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人体细胞进行实验,发现人体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分裂50次左右中止,“50次”被视为培养细胞的“传代次数”,也即“海弗利克限度”,细胞的每次分裂周期约为2.4年,因此人类寿命可能为120岁左右;

四、按性成熟的时间推断。一般哺乳动物的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年,寿命因此可达110~150年;

五、按剩余寿命计算。这是一种较新的衡量方法,是将某一时期仍在生的人士的平均年龄与当时的平均寿命相比。

此外还有些推算方法,认为人类的寿命应该更长,可达200~300岁,而现在平均寿命大大低于此数是因为人经常受到各种“意外”的影响。又如俄罗斯科学家的“800岁”之说,则是建立在通过抗氧化物控制自由基的活动,以达到长寿效果。

小编推荐:父亲离婚后将女儿关在家10年

长寿就能不老吗?

科学家们研究的“长寿药”与市场上各种宣称“抗衰老”的营养品、保健品是不是一码事?儿童早衰症的治疗成果能否移植于普通人的“抗衰老”过程?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余细勇主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研究的不断突破,人类寿命延长应该是大势所趋,但人类寿命是不是可以在短期内达到150岁,这应该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要想短期内实现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还需要考虑许多操作上的问题。他认为,营养品和保健品的抗衰老主要通过调节人体免疫、补充微量元素等来实现,主要是针对正常人的保健而言的;对于儿童早年衰老综合征这些先天造成衰老问题的药物治疗是立足于基因层面的,和普通的细胞衰老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普通保健品具备的抗衰老疗效无法解决基因造成的早年衰老问题,而针对基因问题造成的早年衰老症状的药物对抵抗普通细胞衰老也不一定有效。

不过一些科学家指出,控制“生命之钟”的动力目前仍然超越人类的认识能力之上,实验室中的结果并不能完全说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老病死。例如,在自然条件下,“海弗利克限度”是否仍旧是试管中测得的50次?又如,很多人都认为基因是控制寿命的密码所在,但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些研究人员对某些线虫的研究发现,在基因不变的情况下,上一代线虫似乎可以根据与基因接触的物质的变化,改变相应基因的功能,从而使自己的寿命增加,并将这种“长寿”现象遗传给自己的后代——这种遗传并非是通过基因的传递完成的,这又怎么解释?

人类寿命并非越长越好

既然人类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已经颇具成果,那么当人真正可以“活到150岁”时,“衰老”会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对此余细勇认为,在考虑人类长寿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时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人类的寿命增长是不是会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寿命不是越长越好,长的寿命必须是要保障生活质量为前提。如果一个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但身体机能却没有相应增强而仅仅停留在保持机体运行的状态,他将如何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让自己不存在太大生活压力,这些都是人类长寿后要面临的问题。

牛津大学神经学家苏珊·格林菲尔德预测,如果寿命足够长,那么人在65岁时可以开始自己一生当中的第二个职业。不过,这一预期的前提是要先解决好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在内的老年痴呆症等问题,否则,长寿很可能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研究者指出,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父母寿命、智能、脑力活动、社会经济地位、工作环境、运动性生活、心理、音乐、阳光、射线、睡眠等等。除了医学治疗、保健等之外,健康、有度的生活方式也同样重要。

本文导航
  • 2. 第一批“长寿药”5~10年内问世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