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当年仅40岁的梅艳芳因宫颈癌离去的时候,很多人为她感到惋惜。我们不禁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有了更好的治疗技术;如果她多了解些有关宫颈癌的医学知识,学会预防;她是不是可以不死,是不是能继续站在聚光灯下为她的歌迷歌唱?
宫颈癌,一个本来有希望治愈的癌症,却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为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让更多女性知道如何护卫好自己的健康,让宫颈癌远离我们,小编特地采访了北京和睦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吴成,为大家介绍宫颈癌及其筛查的相关知识。

你觉得宫颈癌离你很遥远吗?也许它已经存在你身边。
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排在女性生殖系统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女性被诊断出宫颈癌,多达27万女性因该病去世。在中国,2015年国内宫颈癌新发病例达到了9.89万例,死亡人数为3.05万例,应该引起女性朋友的重视。
宫颈癌,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关键
吴医师指出:“宫颈癌,医学称子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以阴道出血、分泌物异常等症状或经由异常的子宫颈抹片(Pap Smear)而发现、诊断。在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地区发病率较高,从全球范围看,已不是所谓的‘冷门’癌症。”
宫颈癌虽然危险,但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恶性的癌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
从医学角度,吴医师也给出相关参考数据,她说:“宫颈癌最开始的一期状态,治愈率可以达到8成以上,二期时是6成左右,进入三期还有4成,而发展到四期只有不到一成,所以,定期筛查、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宫颈癌,如何筛查?
关于宫颈癌筛查,目前主要有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以及HPV病毒检测两种。
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主要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来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除了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外,同时还可能检出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等。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检测。
宫颈癌筛查的频率
关于宫颈癌筛查的频率,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Society, ACS) ,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 ASCCP) 以及美国临床病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 ASCP) 发布的宫颈癌筛查指南制定了详细规范。
21-29岁女性应通过液基细胞学或传统刮片法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如果21岁之前进行了筛查的话,其结果可沿用至21-29岁期间。该年龄组不建议联合HPV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检测过程中很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活检或切除,对以后的生殖道健康及生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30-65岁女性推荐进行细胞学和HPV的联合筛查,如果结果都正常,可每5年筛查一次,联合HPV进行筛查可以增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级或宫颈癌的检出率,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老年患者的宫颈移行带较窄,不易感染HPV,所以,对于最近10年内筛查结果正常的65岁及以上女性,可不用再进行常规筛查。

宫颈癌筛查的更多相关知识,您可拨打和睦家医院电话,预约妇产科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北京和睦家医院:4008-919191;上海和睦家医院:4006-393900;青岛和睦家医院:4008-919191。

吴成医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学位。
吴医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16年,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于2013年加入和睦家医院。技术全面,能够熟练处理妇产科常见疾病,如围产期保健、妊娠并发症、产程处理、妇科炎症、妇科良恶性肿瘤及妇科内分泌疾病等。擅长各种妇科手术,尤其是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手术,具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资质。参与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