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编者看了一篇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和一条广东公关频道的新闻,皆说到一件看似平常小区业主维权、但细想一番却耐人寻味的民营门诊进社区被居民抗拒的事件。
利益矛盾,事件越描越黑
根据媒体新闻的报道,及编者暗访小区,了解到的事件始末具体是这样的:
深圳蛇口湾厦路某小区的楼下,有一间将近3000平方米的正在装修且将近完工的长杏湾厦路门诊,自今年11月下旬后一直受到该小区业主的抗拒、投诉。该小区业主向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反映,针对小区的长杏湾厦路门诊,提出了诸多涉及开发商宣传、小区房价、业主利益的投诉,当中有部分内容夸张黑化、了解片面全靠吹。
该门诊于11月下旬,接受了媒体和业主们的现场参观和采访交流,组织参观了即将装修完毕的门诊现场。但在媒体报道后,小区业主认为该门诊并未“知难而退”和政府相关部门未“禁令关闭”该门诊,便在11月30日夜晚通过业主维权微信群,召集部分业主和其他社会人员,冲击该门诊铺面,强行破坏门诊卷闸门,进入装修尚未完工的门诊内部随意打砸破坏、涂污墙体,并把前来阻止的物业管理处经理摁倒在地!


该门诊及时报警,警方也随之介入,根据门诊内部的监控录像,锁定了多名肇事嫌疑人。而此时,事件里涉及的门诊、开发商、业主、街道办、政府相关部门等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紧张和敏感。
民营医疗进社区,双赢就要互相体谅
民营医疗机构进驻社区,解决社区居民看病难问题是政府的号召,也是十八大以来重要的惠民措施之一,为的就是给社区周边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理应“邻里”关系和睦、和谐,多方利益的平衡、甚至双赢,肯定需要有各自一方的体谅和让步。
本着全面了解事情的初衷,编者特意暗访了该小区业主,探求业主们抵制在小区开设医疗门诊诉求的背后缘由。以此,编者当面采访询问了门诊部负责人,该门诊部负责人俞主任就小区业主关注的问题进行全面回应。
业主问题一:长杏湾厦路门诊是否实为医院,有无太平间、大型手术室、大型放射设备、传染病病区?
俞主任:我们只是普通综合性门诊部,主营健康体检、口腔病诊治、中医康复治疗、常见病诊治以及皮肤光子美容、祛斑、祛痘。绝对也不可能设置太平间,小规模的手术室也只是处理突发性的外伤,作为清理伤口、缝合包扎、固定观察的特定场所,这是门诊部必备的设置。
设置的放射科,主要用于健康体检和口腔病诊治,特别是种植牙所必备。
根本没有传染病更谈不上传染病病区了,深圳的传染病都是在传染病专科医院诊治,卫计局也决不会批准门诊部这种权利。
业主问题二:长杏湾厦路门诊为什么没有获得卫生局的行医许可资质,就开始装修?申报流程是否违规缺漏?
俞主任:深圳市设立门诊部的流程是:申请,筹建,验收,发证这四个步骤。深圳长杏湾厦路门诊部,是2016年1月26日向南山区卫计局提出设置医疗机构申请的。南山区卫计局在2016年2月1日至2月5日在商铺大门显著位置张贴了选址公示。然后卫计局又组织专家组对设置条件进行审核,在符合所有条件后于4月14日才向我们发出同意设置的批复。我们又于在7月11日取得南山公安分局消防监督大队的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手续完备后于7月18日开始装修。2016年9月14日,取得南山卫计局关于一般放射防护预评报告审核意见书。整个流程完全符合规范,至于医疗执业许可资质是在装修验收合格后才由区卫计局发给。
业主问题三:你们门诊旁边50米,同一楼层就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医疗服务资源布局?
俞主任:我们门诊旁边50米的社康服务中心主要提供计划免疫服务,我们门诊部和这个社康中心有互补关系。我们门诊项目有健康体检,口腔病诊治,中医康复治疗,皮肤光子美白、祛斑、祛痘,常见病、多见病诊治和家庭病床服务等。这些都是一般社康不能提供的。我们希望能给小区业主及周边居民,带来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业主问题四:门诊距离小区只有一堵墙,环保卫生问题如何处理?开业后是否会有大量病患就诊,带来交通和健康的隐患?
俞主任:环保卫生方面,我们目前在装修阶段,就已经提前请专业的医疗环保公司设计和建造医疗废水排污系统。医疗废弃物由专业处理医疗废弃物的指定公司处理,根本不存在污水污物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周边居民,也不会造成交通拥堵问题。
我们在蛇口的另一社区有一家门诊部,为社区服务了18年从未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业主问题五:长杏湾厦路门诊所占据的商铺位置及面积,本来是被开发商计划做商超的,为什么你们可以用来做门诊?
俞主任:我们门诊所在的商铺面积近3000平方米,根据此商铺业主的说法,他们先前也想做商超,但由于楼层过低,高度仅3.3米,某大型商超考察后认为无法开设超市,又加上商铺位置是在小区内街,人流量小,而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能适合经营的行业很少。我们所看中的是周边住宅聚集,常见病多发病在所难免,能给周边居民提供日常便捷的医疗服务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选择了在这里开设门诊。
编者问题:面对小区业主们的如此激烈投诉,你们门诊有什么应对措施?
俞主任:我们准备召开一个交流协商会。首先,告知门诊部的主要经营范围,消除业主顾虑。其次,对小区业主提供优惠的医疗服务,如每年为老人、小孩免费体检一次,对小区业主开设会员服务,免费预约上门接诊、优先挂号等等。
社区医疗,和谐邻里不可少
编者认为,此事件中业主们为争取其利益,是可以理解的,而过激的言辞和行为确实将事件性质恶化,或许是个别业主想得太多,把事情扯歪了。在如今日益健全的法治社会里,民众表达合理诉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我们需要的是合情、合理、合法、和谐的社区环境,也需要宽容、友善、诚信、互助的人文关系。
进驻社区的民营医疗门诊也是顺应社会需求,响应政府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号召,按正常程序进社区开门诊,是值得肯定的。既然民营医疗门诊本身是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有益补充,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多些方式方法来让民营医疗的和谐之路走得更畅顺更稳妥些。美好和谐的社区环境需要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只要每一个人都多为他人想一想,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