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魏则西事件之后,抗癌“第四条路”还走得通吗?

魏则西事件之后,抗癌“第四条路”还走得通吗?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6-07-22来源:新华网浏览: 编辑:263h
编者按】细胞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治疗之后的第四种抗癌疗法,被称作“第四条路”,市场潜力在百亿甚至千亿元之上。“代表免疫治疗新兴方向的免疫检查点单抗治疗、CAR-T/TCR-T细胞治疗在国内风头渐劲,其中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数量一度跃居全球第二。”

产业化行路难

撇开在美国30万-50万美元的天价不论,即便国内预期30万人民币的治疗费用,对相当多的患者来说,CAR-T这一主流的细胞免疫疗法依然会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觉得国内细胞免疫治疗能承受的价格应该在10万元以内,否则做不了大规模推广,也无法造福广大肿瘤患者。”钱其军说。

通过产业化降低成本,是细胞免疫疗法未来实现规模应用和效益的必经之路。但当下的问题是,与国际上以企业为主推动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情况不同,国内在技术开发方面唱主角的是各大医院和研究单位的团队,产业化压力不大,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够。

“随着产业环境不断完善,从事CAR-T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公司越来越多,产业化问题将成为焦点。”杨林说。

据了解,其费用高昂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主流的细胞治疗技术是以个性化制备的CAR-T细胞技术为主,即从病人自体制备免疫细胞,基本流程为分离病人T细胞——对T细胞进行基因转染——将转染过的T细胞扩增到需要的剂量——回输到病人体内,期限为2-3周。

这种方法在产业化方面会遇到诸多问题。杨林说,首先,无法大规模制备CAR-T细胞,因为每份细胞都必须个性化制备;二是细胞产品标准很难统一,因为每个患者的免疫力都不同,导致CAR-T细胞的活性也不一样,而且每个患者的T细胞在进行CAR-T制备时,转染效率也不一样;三是存在CAR-T细胞制备失败的风险,即便是行业领先的公司之一诺华,平均制备失败率也达12%以上,这有可能为将来批准上市后的市场应用带来潜在的法律纠纷;四是复杂和繁琐的质控体系会进一步提高成本。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未来细胞免疫治疗的趋势会是与体外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完善通用异体CAR技术。也就是说,从血站收集健康人的PBMC,制备靶向不同肿瘤抗原的免疫细胞产品直接销售。

目前异体CAR-T技术的进展主要在国外,较为领先的是Cellectis公司的TALEN技术,已进行了两例临床试验。博生吉则在异体CAR-NK方面开展了一定规模的临床试验。

除此之外,这一领域的产业化还要克服诸多困难。

例如,细胞制备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问题。钱其军说,与药品生产有所不同,细胞属于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如果多个人的细胞在同一个生产车间制备,容易交叉污染,引发传染病传播等风险。而每个人的细胞分别在不同车间制备,又带来成本畸高的问题。

“因此,全自动化一体化的标准生产体系,就成为重要的一个攻关方向。”钱其军表示,其所在的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致力于研发包括细胞培养全自动化机器、分选机器和洗涤机器在内的整套设备,定价约20万-50万元。

总体来看,“通用异体CAR技术、制备自动化一体化和冷链运输三大环节,是决定CAR-T能否顺利产业化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杨林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园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特邀专家许中伟认为,为保证细胞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和品质,政府应鼓励并推进“一个细胞生产中心连接多家医院”的模式,即以企业为细胞生产、制备和包装中心,辐射至一定距离内(如4小时内的单程运输距离)的医院用户终端,医院为病人的细胞采集点和临床回输点。

当然,针对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各个环节,出台系统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的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而目前,无论是上游的细胞存储和运输、中游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研发、还是下游的临床应用,均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在细胞培养的质量控制、临床标准化路径方面,尚未有定论。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抗癌 免疫细胞 魏则西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健康商讯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