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种植、以次充好 砸了玛咖“招牌”
此前玛咖价格暴涨,农户一窝蜂地开始种植玛咖,不仅云南,四川、西藏等种植区已扩散开。
据丽江创新办的统计,2015年,丽江玛咖产业基地突破14万亩。更为准确的数字,达到144318亩,预计实现鲜果产量43000吨(干品8600吨)。
“当前我市玛咖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但也存在基地面积发展过快,远超过年初提出的8万亩控制面积,为年底的玛咖收购增加了一定压力,除全市玛咖企业及已有市场意向性收购外,还有约6万亩(产量2万吨)玛咖鲜果需要额外收购。”早在去年11月举行的2015年丽江市玛咖产业工作座谈会上,风险已被预料到。
熟料,价格泡沫破灭远比想象来得更加快和猛烈。而玛咖这棵带着神秘光环的植物,也需回归正常的轨道。
“今年有些没有订单合同的玛咖种植农户较惨。但去年的现象是,原本签了合同的农户却往外卖,企业收不到玛咖。”格林恒信总经理杨曜武说。
如今市场的售价远低于农户种植的成本价。据丽江创新办的测算,农户种植玛咖鲜果成本为15~20元/公斤,算下来干果成本就为120~160元/公斤。如今在成都药材市场黄玛咖的20元/公斤仅是种植成本价的六分之一。
无序扩大种植面积,种植不规范,产品以次充好,亦使得玛咖整体品牌受损。
“前些年是投机商进来,炒高了价格,玛咖成为了投资品。从去年开始,鲜果有些卖不动,大部分投资人选择退出。”张林指出。
“部分农户种植不规范,在低海拔地区开始种植玛咖,实际上,2700米以下海拔种植,种出来的玛咖就是‘胡萝卜’,对好的玛咖冲击比较大。”丽江创新办另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市场需求未充分开发出来,加上供大于求,于是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如今,成都药材商所使用的包装袋上仍重点突出宣传“壮阳”等功效。有成都药材商表示,自己当日摆摊销售的10多种产品,仅玛咖没有入选药材目录。
宣传误导 销售渠道单一
和大多数初生产业一样,玛咖目前更多是原料供应为主。靠丽江旅游市场来拉动销售,尤为明显。
如今,走进丽江古城的任意一家药店、特产店,玛咖几乎都是标配,并与三七、天麻等名贵中药材摆放在显眼处。
“丽江玛咖的销售渠道单一。”张林透露,过去,丽江玛咖干果销售较多,依托丽江旅游市场的火热,销售占比估计有60%。
张林还指出,即使是玛咖龙头企业做玛咖产品,多是酒、精片、压成粉等,将其作为保健产品开发的拳头产品还较少。
杨曜武也直指产品的同质化。“云南有2000多家参与玛咖的企业,产品同质化,大多是简单收原料做精片。”
另一方面,玛咖产业需要规范发展。张林介绍,这几年,丽江对玛咖产业的种植的规范,以及干制品的标准,都推出了相应标准,以规范产业。
杨曜武认为,规范应该是全产业链的,“我们希望,在行业痛定思痛后,希望在行业的每个环节,都有监管部门的监管和规范,从种植到加工,到企业认证、市场商业模式的管理等等,市场需要规范”。
市场需要正确的宣传和高质量的产品。丽江创新办资源办相关人员表示,过去,市场消化玛咖,宣传时也存在一些误导。玛咖就是保健食品,原来一些宣传称具“壮阳”功效、“植物伟哥”,以壮阳药来宣传,有误导,这就需要宣传上正确引导。此外,市场销售上,玛咖还是需要加大市场开拓。
对于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制药或制作玛咖酒以外,还应拓展个人消费者、礼品等销售渠道。
暴跌溯源:功效遭遇投机炒作 种植剧增埋下危机
近年来,在抗疲劳、调节内分泌系统方面被誉为有着“神奇”功效的玛咖,掀起了滋补市场继“虫草”之后又一波热浪。
市场上,玛咖的高价格和高收益,吸引了大批农户加入到种植玛咖的大军中,种植的地方遍及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种植面积也呈现几何级的放大。
在云南昭通一个名叫大山包的乡镇上,2012年玛咖的种植面积还只有几百亩的规模,到了2015年,仅一个合作社就种植了上万亩的玛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玛咖的种植面积只有3200亩,产量仅为200吨,到了2015年,种植面积达60万亩,产量高达31000吨,无论是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这五年的增长都超过了150倍。
- 1. 植物伟哥玛咖暴跌背后:种植面积5年增长150倍
- 2. 无序种植、以次充好 砸了玛咖“招牌”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