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社会热点 > 格力等骗补门背后:虚标能效标识 印1张8毛钱

格力等骗补门背后:虚标能效标识 印1张8毛钱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3-07-03来源:法制周末浏览: 编辑:263h
编者按】近日,格力、格兰仕、美的等8家家电企业身陷国家节能补贴骗补门,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这8家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共计9061.84万元。

新老标准并行

“您看的这款空调是三级能效的,旁边的那款是二级能效,比刚才这款更节能。”听着眼前空调导购人员的介绍,北京市民李女士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其实李女士心里还是有些疑问:“现在很多空调都标着二级能效,究竟怎样才算是二级能效呢?国家有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何有的空调的能效标识有五个级别,有的空调能效标识有三个级别?”

马一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国制冷产品的能效等级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如《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13》等。最初的能效标准规定空调能效分五级,现行的标准有所更改,能效分三级。

“过去五个级别的能效标准中,每级之间的间隔过小,有的企业就可能在某些三级能效产品上贴上二级能效标识。”马一太说,自从标准改进为三级能效制度以来,这种现象在空调产品中就不容易发生了。

但记者发现,在实践中,新标准的执行也存在一定问题。

“现在能效标识上面显示三个级别的空调是定频空调,显示五个级别的是变频空调。”就在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中,一位空调导购人员如此解释。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2013年6月1日开始,我国变频空调开始执行2013年新标准即三级能效标准,但现在商场里许多变频空调的能效标识依据的还是2008年的标准。”马一太补充说,原则上空调的能效标准等级每5年要更新一次,在标准更新的一年之内,市场都会有惯性,难免会出现新老标准并行的现象。

企业可自检自贴能效标识

“空调具体的能效等级,既可由已在能效标识中心备案的生产厂家自行检测,也可由在能效标识中心备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国家商用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小朋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国内很多大企业都有经过备案的检测室,它们的产品的能效检测往往就是自己完成的。”赵武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生产者或进口商应当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能源效率标识样式、规格以及标注规定,印制和使用能源效率标识。

马一太由此分析,这说明企业可以按标准规定自行印刷或采购后粘贴。

刘小朋还介绍说,上述模式也是世界通行的做法,这主要是考虑到能效标识体系的实施成本。

这也就意味着,从检测空调能效等级到粘贴空调能效标识,都可以由企业自行完成。

“我国的房间空调生产商主要是年产量在百万台以上的大型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都具有自行研发新产品、自己检验产品性能的能力。”马一太认为,这些知名大型企业违反能效标识相关标准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企业内部也会迅速改正。

但对于企业自己检测自身生产的产品、最终由企业来贴标识这样一种模式,赵武还是很难认同。

在赵武看来,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检测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公平与公正,如果由企业自己操刀检测,企业既当裁判又当选手,就很难保证中间环节不出现不透明的地方。

“试想如果在能效标识上说明能效等级是由企业自身检测的,还会有消费者愿意考虑购买这样的产品吗?”赵武笑着向记者问道。

企业违规成本偏低

据刘小朋介绍,欧美国家一般是由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指导能效标识的实施,但相关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则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社团机构,如行业协会。由于欧美社会诚信体系完善,所以作假现象较少。

“我国的相关监管均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监管面广、量大,社会诚信体系又相对薄弱,所以出现一些作假情况不可避免。”刘小朋表示。

在赵武的记忆中,国家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要对家电能效标识进行一到两次的全面检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整顿成果,而且每次都会发现一些违规、违法操作的现象。

不过在赵武看来,光靠这种突击式的监管远远不够,应该考虑建立一种长效监管机制,毕竟企业的生产是时时进行的,监管周期过长难免会产生太多的“漏网之鱼”。

“现阶段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市场抽查和监管的力度,并对违规企业和产品给予不留情面的曝光。”刘小朋表示,“同时还应鼓励消费者和竞争对手查询、举报违规的企业和产品。”

谈及对违规企业的查处,刘小朋表示我国对能效标识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

“在国外一旦发现作假,会根据相关法律予以重罚,涉事企业往往会得不偿失。”刘小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该管理办法提到的情形包括:未办理能源效率标识备案的,或者应当办理变更手续而未办理的;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的样式和规格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不够,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赵武表示。

赵武进一步分析道:“某些不知名的空调生产企业,可能往往连检测过程都没有,就直接贴上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能效标识,即使被查出来,也就损失1万元,根本不痛不痒。可如果真能卖出去一些产品,那就赚大了,自然也就有企业会以身犯险。”

由此,赵武认为应该加大违规操作的成本,提高罚款的金额,以此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导航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