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大病补偿标准将提到70%以上
2012年8月,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大病医保进入全国推广阶段,保障对象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作为北京,在建立城镇居民医疗大病制度的报销比例方面是如何考虑的?网友非常关心。
对此,宋丰景介绍称,从医疗保险的角度来讲,保证每个参保人基本医疗保障,是我们探讨的问题。北京市准备将今年肺移植等纳入特殊病治疗,按照住院有关政策进行报销。我们做了一个测算,每年每个人可以减轻负担大概在6万元左右,个人实际负担的这块费用将降到5000元以下。“国务院出台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后,北京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
关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宋丰景指出,原来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主要是享受住院大病保险,无日常门诊,改革后,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门诊和住院的各种待遇,实现全面覆盖。去年定的目标是将150万稳定的农民工纳入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去年进入这个体系的农民工实际达到170万人,今年这个数要达到200万人。
雷海潮也谈到,对于社会关心的重大疾病慢性病治疗,北京市在新农合医疗中制定15类130种重大疾病补偿新的政策,预计在这些重大疾病的补偿力度方面会把标准提高到70%以上,农民个人所承担的大病负担水平将会进一步的降低。“路程会相当漫长,一方面控制成本和费用的增长,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的投资水平、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
重点扶持私立医疗机构,向五环外和郊区发展
北京是全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13年,北京实医疗资源布局和分配方面,雷海潮介绍道,“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历经三年的研究,近期内已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批准,将会在二月初与大家见面。”
雷海潮进行了简要概括,他说,首先,从配制的床位来看,从千人口4.9张提高到千人口5.5张,从总量上有所增长,预计在未来四年内,北京的医疗床位将会增加一万到两万张左右;
其次,重点扶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来适应老百姓日益增多的高层次、舒适型医疗服务的需求。按照规划到2015年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将会达到每千人口一张左右,而且不设上限。私立医疗机构在北京医疗服务市场的作用和地位将得到巩固和发展,床位数将会增长一万张左右;
再次,卫生资源配置的中心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进行调整,未来五年,北京城区五环以内不再新建和改扩建新的医疗机构,除已批准和立项的项目。重点向五环以外城区和郊区发展。
“我们提出医疗机构在建设过程中,单体医疗机构的床位、公立医疗机构床位规模不应该超过1000张,应该在600—1000张左右。这也是对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的控制,如公立医疗机构要想扩充床位,对综合医院来讲,现有床位使用率必须达到85%,否则就不会得到批准。”雷海潮说。
- 2. 重点扶持私立医疗机构,向五环外和郊区发展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