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设“人体器官捐献基金会”
赵白鸽透露,在红十字会的主导下,全国将建立起“人体器官捐献基金会”,实现为器官贡献者的贡献和奖励,并从经济层面协助捐献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基金会的基金将用于器官捐献过程中发生的必要费用、对捐献者家属的人道慰问和人道救助、为推动器官捐献工作而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为保证器官捐献机构运行而产生的相关费用。目前,基金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进行了一年。”
“为保证心理层面的救助工作,红十字会还将重点培训一只专业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赵白鸽表示,协调员除了要有爱心,还必须掌握心理援助技能以及社区工作能力。
黄洁夫强调,器官捐献工作的性质是无偿的,基金会的成立,是为了奖励捐献者。
器官捐献要防止权利寻租
“器官捐献不能是一种炒作!”黄洁夫表示,要防止器官捐献工作衍化出权力寻租空间,更要坚决警惕金钱买卖。对于非法进行器官移植的医生,卫生部将给予取缔从医资格。
“为了更好地实现透明化运作,我们引入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 黄洁夫说,这一次卫生部与国际扶轮3450区共同签署关于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有利增加器官捐献分配和使用的公平性。
“受国家卫生部委托,我们近期所开发的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实现了无人为干预的器官分配方式,”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研究主任王海波表示,信息化手段有助于实现随机性的器官分配,将器官分配给最需要的病人。
【声音】黄洁夫:如遇不幸,愿捐器官
11月份,黄洁夫在广州两天做了三例肝脏器官移植手术,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卫生部官员,又长期致力于推动器官捐献工作,黄部长是不是一名捐献志愿者?26日,黄洁夫直接回应媒体提问:“我是二十年前就已签了志愿书,如果我不幸去世,器官又还有用,我愿意献出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
同时,他也澄清了一个我国人体器官缺口数据。“媒体普遍报道我国人体器官缺口在100-150万左右,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器官移植需求应该在20-30万左右。”黄洁夫表示,虽然实际需求量相比有所减少,但目前我国每年进行的手术量只有1万多例,供需明显不平衡。与此相比的是,美国每年等级移植需求在11.7万左右,实际进行手术为2.8万,手术供需比达到1:4,所以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 2. 将设“人体器官捐献基金会”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