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那位母亲大吃一惊,“那中国的孩子怎么办?”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说法,儿童用药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9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其中许多儿童死于原本可以治愈的病症。不仅如此,许多儿童使用的药物对儿童的作用尚无定论,甚至没有获得许可对儿童使用。
而来自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是12.9%,新生儿高达24.4%,成人只有6.9%。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我国7岁以下聋儿,超过30%是因药物过量造成的毒副作用所致。
这其中的首要问题是无药可用。来自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数据表明,我国儿童专用药物剂型同现有药物剂型的比例高达1:59,90%的药品没有适宜儿童的专用剂型。在我国2009年发布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童药物数量偏少,尤其是在102种中成药中,只有1个儿童专用品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则显示,以专门治疗婴儿腹泻的一二线抗生素为例,北京协和共有西药1300种,儿科专用药品只有31种。
一位姓翟的儿科医生依然记得,一位父亲为了给5个月的孩子喂药,先拿着剪刀在药片上剪出几个豁口,再找出一只玻璃杯将其压碎,最后小心翼翼地挑拣出近三分之一的药量。
他的儿子得了重症肾病,每天需要两次服用一种名为“强的松”的特效药物。对于这个还不到半岁的小宝宝来说,即使是磨成芝麻粒大小的药片,仍然巨大得难以吞咽。不得已,这位父亲把药片磨碎后,还要将其泡在水里,用奶瓶给孩子喂进去。
“即使如此,剂量仍然不够准确,”翟医生很是无奈,“在国外这种药物有液体的口服剂,可以用针管来抽取适当剂量。”
儿童药品剂型、种类的缺乏,与儿童药品研发市场的不景气脱不开关系。目前,我国很多制药企业以生产成人药品为主,多数儿童药品是由制药企业附带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以呼吸系统药物为例,眼下只有上海、沈阳、无锡、温州等6地的一些医疗机构参与试验,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药品更新和淘汰速度又过快,药品厂难以赢利。
冀连梅回忆起在美国沃尔玛药房的工作经历。美国大部分药品不但有儿童剂型,还有给儿童辅助用药的糖浆。这种糖浆包括桔子味、水蜜桃味、草莓味等多种口味,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喜好挑选。她记得,自己回国后在和睦家医院工作,一位外国人来买糖浆,却被告知没有。
“什么,”那位母亲大吃一惊,“那中国的孩子怎么办?”
- 1. 90%药品没有儿童专用剂型 中国孩子面临无药可用
- 2. 儿科专用药品只有31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