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康复可不出县
记者:农民千里迢迢进城看病,也会加重就医负担,甚至致贫返贫。何时能让农民不必奔波,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此次规划是否提出了时间表和解决方案?
陈竺:规划提出,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规划还提出,切实保障边远地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的医疗资源需求,重点加强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肿瘤、传染病、老年护理、康复医疗、中医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薄弱环节。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保障群众就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为了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规划提出,到2015年,通过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规范化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全科医生。要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为县级医院培养骨干医生,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
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量达到两成左右
记者:在扩大医疗资源、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方面,规划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了哪些发展空间?
陈竺:规划提出,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放宽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范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及境外投资者办医,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规划提出,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
同时,规划提出要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
规划确定: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
支持贫困地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免费药物治疗
记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民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大。规划将如何应对?
陈竺: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控体系。要扩大新农合大额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种补偿的病种范围,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基层综合防控,支持贫困地区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免费药物治疗。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加强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和防治,在癌症高发区开展重点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 2. 九成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康复可不出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