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于药物的管理有着更严格的法律规定。《凤凰卫视》纽约记者庞哲:
庞哲:美国政府1970年通过药物生产发行进口使用的广泛控制法案,这个法案规定出5种不同的类型的药物和不同程度的管理,有两个联邦机构美国医药食品管理局和美国联邦毒品管理委员会,来选择和决定哪些药物成为被控制和监管的药物。这些药物类型的分割基本上根据功能和用途,例如医疗效用,人体适应程度、上瘾程度和伤害程度,以及国际控制药物的标准来决定。但是也会不断的进行调整,凡是被列上名单的药物病人就一定要在医生开出处方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到,其他方式获得这种控制名单中的药物者都会受到法律惩处。
买感冒药也要登记个人身份信息,如何确保这些信息不被商家泄露?这是中国百姓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有法律专家认为,这项购药实名制的新规可能存在的最大隐患在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药店需做好相应的保密和信息管理工作。因为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还缺少一部量身订制的专门法律,可能致使不法分子、或不良商家的有机可乘。
那么东南亚国家药品实名限购之初情况如何,老百姓买不买账?大家是否存在对于个人信息"外泄"的隐患? 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任彦:
任彦: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有一些做的还是比较好的,药品的商店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信息库,这个是跟当地司法部门联网的,绝对不能够出于商业目的或者其他的营业性目的泄漏消费者个人信息,如果发现有泄漏的话,要追究法律的责任。但是其他一些东南亚的国家这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不时的有这种消费者的身份信息被泄漏出去,所以现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也在着手立法。
旅居法国的万凌虹女士说:在法国,虽然也没有所谓"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单独立法,但是刑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而且处罚一点不含糊。
万凌虹:他们应该也是会有担心,但是有时候这些担心是没有办法的,为什么?比方说上次我们家买了一个电视,像这项消费行为的话商家是一定会把你的信息给到税务局的,它这个不会帮你隐瞒的,它不会再泄漏给其他方面。法国对个人隐私还是有保护的。如果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把隐私信息泄漏出去,按照法国刑法会判处一年监禁和500欧元罚款,最高判处5年监禁和30万元的罚款,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威慑作用的。
在美国,保险公司对商家有更多的约束,以此保证病人隐私不外泄。
庞哲:在个人隐私方面,一般保险公司会遵守合约,在没有病人的同意下,不会随意将病人的信息与其他商家分享。在病人就医时医生会在病人开始诊断之前签署书面协议,就是有关隐私资料是否与相关机构,例如药剂师、化验室等机构进行交流,要得到病人签字许可,而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也受法律保护的,不会对任何人和机构进行泄漏。司法机构也必须要在有法庭的命令之下才能获得病人的病情资料。
- 2. 美国对于药物的管理有着更严格的法律规定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