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行业被指监管乏力
“有暴利的医药行业,就有为了暴利不惜铤而走险的制售假药行业。”新密市检察院检察官冯瑞霞向记者介绍,一粒假冒的“万艾可”成本只要0.1元至0.3元,在药店的零售价却为每粒128元。高达400多倍的利润让制售假药者不惜以身试法。
此外,冯瑞霞说,在药品生产上,一些药厂承接假药来料加工,一些非法窝点、地下药厂几乎完全脱离控制。“曾有多名犯罪嫌疑人向警方反映,‘干了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人管过我们’,甚至‘买药的人要求退货,有关部门还帮我们调解过,也没处罚’”。
“在药品销售上,一些医药公司竞标成功后,医药采购人员收受贿赂、回扣后采购假药,甚至医药公司自身购买假药。许多药品交易会、保健品交易会疏于监管,不法分子混迹其中散发名片传单,串联假药生意。”新密市检察院调研发现,在河南等地侦破的多起案件中,不法分子均在药品交易会上结识。药品交易会甚至被戏称为“假药交易会”。
小编推荐:刘翔摔倒后16分钟就出伤痛广告 企业跟风发帖引争议
■链接
2009年,甘某伙同阮某、潘某和吴某购买了几台机器生产假“伟哥”。他们将碳酸钙、纤维素和西地那非一起放在机器中搅拌,然后压成胶囊成包。由于这些机器不是专业药品搅拌机,所以这些药品西地那非的含量都不均匀。一旦客户要求效果强烈的“伟哥”,甘某等人就会在原料中多加些西地那非即可。
每个月甘某都会从易某等人处得到订单,一次订单约10万粒。甘某等人所开的假“伟哥”制造厂每个月做10天左右,一年的时间仅甘某一个人就从制造假“伟哥”中获得30多万元的非法收入。
■说“法”打击制售假药需用重刑
制售假药之所以猖獗,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二是风险与盈利不对称,犯罪成本低而收益高,不法分子即便受到行政处罚,也可以更换门面、品种继续做。遏制制售假药犯罪,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另一方面在于刑事打击力度,在刑法修正案(八)的基础上,加大对制售假药者的刑罚力度,让不法分子为制售假药付出足够的代价。
- 2. 药品行业被指监管乏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