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解决办法”探索医改之路
《报告》称,新一轮医改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医改道路。
2008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个部门参与,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国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各省(区、市)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及专门办事机构,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改组织机构建设,建立起了专门的医改工作队伍。
2009年~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4506亿元,与2008年同口径支出基数相比,三年新增投入12409亿元,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比既定3318亿元增加了361亿元。中央共出台医改文件14个,主要部门共出台重要配套文件50多个,地方出台的文件更多,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改政策体系。
这条道路有“中国办法”。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是办法的核心。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强调从保基本起步,优先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等需求;从强基层入手,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从建机制着眼,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不断破解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个医改向前推进。
《报告》提到,我国医改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让最贫穷、最困难的人群优先得到改革实惠,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按照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今后四年医改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医改财政投入力度、强度要高于2009年~2011年投入水平。把医改与促进医疗服务业加速发展结合起来也是“十二五”期间一大重点任务,要把加速医疗服务业发展作为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点。
- 2. 三年医改各项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