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全国多地“血荒”事件频发

全国多地“血荒”事件频发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2-05-10来源:新华网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五四期间,全国各地不少青年纷纷走上街头参与义务献血,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心公益和社会责任。而就在奉献爱心的集结号一次又一次吹响时,无偿献血也面对公众质疑。近几年,全国多地血荒事件频发,对无偿献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为何公众对献血有疑虑

数据显示,仅“十一五”期间,我国自愿献血人口由675万增加到1180万,年采血量由2295吨上升到3938吨。成绩虽然喜人,但现实仍不容乐观。

“按现有医疗服务量的增速计算,到2015年,我国献血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至少要达到20‰以上,才不会发生血荒。从目前看,还有不小的差距。”潘建说。

目前义务献血依然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许多人对此心存疑虑。前几日浙江一名无偿献血1600毫升的志愿者在丈夫急需用血时,却被告知“要用血先献血”的事件更是让不少人寒了心。

共青团安徽省委工作人员金菁介绍,安徽省各级团组织近年来多次组织青年献血活动,很多志愿者都表示有过各种各样的阻力。“虽然目前不少省份都规定献血志愿者在自己用血和亲属用血上享有优惠政策,但现实中这些政策往往没能得到贯彻,这让许多年轻人增加了疑虑。”金菁说。

安徽“A型血互助团”成员“老毕”认为,赢得公众信任是采血机构营造义务献血良好氛围的基础。要想让大家都加入到义务献血的队伍中去,必须把用血的成本公开化透明化,才能取信于公众。

专家呼吁建立完善采用血机制

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是全球最低的30个国家和地区之一。此外,人群结构不合理也是我国无偿献血呈现特点之一,当前我国无偿献血的主力军由在校大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组成。

“公众并不缺乏爱心,需要我们营造更好的氛围。”潘健说,首先,严格执行献血法,在血源不足的情况下,除了抢救用血外,应该首先保证献血者及其亲属的需求,这样才能调动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其次,简化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的用血报销手续。献血者其本人或亲属要在外地用血,报销手续非常繁琐。如果能够将全国信息联网,就能简化报销手续,鼓励更多的人献血。

安徽省血液中心宣传科科长王仕刚认为,血站对于医院用血只有建议权,没有支配权。血站、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就像是孤立的点,缺乏统一的管理,如果沟通不畅,就会导致社会公众对于整个医疗体系的不满,对无偿献血有抵触,出现恶性循环。要确保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透明度,就要做到及时将献血数据、血源流向、用血收费标准明细等向公众公布。

“国家对于宣传招募动员的政策目前还停留在说得多做得少的阶段。根据献血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对无偿献血进行宣传,光靠血站去进行宣传动员,力量还是太单薄,毕竟老百姓更信任政府。”王仕刚说。

本文导航
  • 2. 全国多地“血荒”事件频发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荒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