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纷纷酝酿提价
“目前,明胶的价格已经从每吨五万元上涨至七万元,如果再涨下去,我们也会跟下游客户提价。”江西九江昂泰胶囊有限公司一名销售总监对记者说。
据了解,九江昂泰的客户包括国内多家大型制药企业,其中一家客户每年的采购量就达到6亿粒,该销售总监说:“眼下明胶涨价已无悬念,胶囊也迟早会涨,但究竟对订单价怎么提,提多少,还是会慎重考虑,起码首先不会针对老客户。”
浙江绿健胶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斌锋也表示:“提价是早晚的,否则企业无法消化和缓解成本压力,目前只针对新客户,具体幅度还得看其订单量。”
相比之下,黄山胶囊已经着手提价事宜。公司在对新客户的报价单中,把0#规格空心胶囊的价格提升了30%,即从165元/万粒提至214元/万粒。
市场预计,随着国内一些大规模企业的提价幅度确定下来,一些中小企业也将随即“跟风”。
药企短期“阵痛”难减
短期来看,胶囊的价格“被抬高”会给不少制药企业带来“阵痛”。
一位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制药企业原来昧着良心选用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一万粒大约为50元,现在使用正规的药用胶囊,大约为一万粒150元,相当于平均每粒提升一分钱。如果再提价30%,按照一盒药24粒计算,仅这一项成本就要提升三毛一,再算上检测设备以及每批原材料进厂时的检查费、人工费等,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
这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在一些已经产生不良竞争的基药市场中,令人不可思议的中标低价,足以把一些在投标中报价贵出三四毛的企业拒之门外。相应的,在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的管理下,制药企业也无力通过提升终端零售价来缓解和转移压力。
目前,纳入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药用辅料为132种,约占使用总数的26%。业内预计,2015版《中国药典》将收录的辅料品种会扩展至381种,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药品添加剂”变得“有标可循”,同时《药用原辅材料备案管理规定》也有可能于近期出台,为药品质量“保驾护航”。
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家标准制定不断完善和政府部门监管加大力度下,我国医药市场将整合掉一部分违规的产品和企业,再加上企业的自律发展,将为我国制药行业带来一个新的环境和转机。
不过,王波指出,标准并非唯一的衡量指标,毕竟合格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最重要的仍需做到“依法执行”。
- 2. 部分胶囊厂家因明胶价格上涨酝酿提价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