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加乡帮”操作
修正药业集团于1995年5月由董事长修涞贵创立,从一个亏损400万的小药厂变成一个年销售额达百亿元的集团公司。这与其销售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修正药业是典型的大包加乡帮操作。”资深医药经理人张宾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所谓的“大包加乡帮”就是执行低价承包操作和专用家乡人。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修正药业实行的是承包体制。“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相当于是大承包商,各分区总经理是项目承包商,各地区销售人员也是层层承包。”一位业内人说对《投资者报》说道。这种承包销售的制度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修正员工的积极性。
在修正药业做了三年销售员的徐迪(化名)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修正的模式就是品牌推广,然后让一层压制一层,让底层的人把自己挣到的利润拿出来做活动,搞药品促销,所以修正的药品是最难做的,竞争很激烈,淘汰几率很大。”
据徐迪介绍,当时一盒斯达舒到销售拿到手12元,卖给药店18,药店零售价24元。由此可见,因为利润基本上都让中间环节拿走了,所以修正药业要想多挣钱就得降低成本。
据张宾介绍,这种承包制在中小企业中非常多见,但是在管理上容易出问题,比如个人利益同公司利益冲突肯定是保个人利益,公司总部的指示很难落实。“修正药业公司口碑还可以,但业务人员素质较低。”张宾说道。
而所谓的“乡帮”就是修正药业的骨干员工基本都是通化人,外地人基本不可能进入管理层。
据记者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政府的鼓励,通化当地形成了以中小民营药厂为特色的“医药经济”,因此,小散乱和家族式管理也成为通化当地医药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以此次被媒体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胶囊铬超标”事件来看,仅通化当地就有4家(修正药业、通化金马(4.69,-0.15,-3.10%)、通化盛和、通化颐生)上榜。
“修正药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里边的人事关系太复杂。”上述业内人士曾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其采购负责人就是董事长修涞贵亲戚。
- 1. 修正药业广告月投3亿 毒胶囊月省15万元
- 2. 修正药业广告月投3亿 毒胶囊月省15万元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