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连日来,活熊取胆在中国掀起强烈风波,身陷舆论漩涡的归真堂开放熊场参观依旧未得到公众的宽恕,活熊取胆引发了公众对濒危动植物入药的争议。贵重而稀缺的动物中药材生存在伦理道德与中医药学的夹缝中,其出路何在?
熊是否舒服无法评价
记者:您去归真堂熊场看过么?
王国强:还没有。归真堂的开放我认为是个进步,对媒体开放,让社会公众了解人工养殖活熊造瘘引流取胆汁,并非“活熊取胆”。
记者:您如何看待此事件引发的讨论呢?
王国强:中医药部门不会因为自己是用药单位,就反对此项探讨。但公众应理性看待此问题,尤其在熊胆尚无替代品的前提下,我们还要积极地改进技术,我们养殖动物都是为了人们的需要。
记者:中国中药协会在召开媒体发布会时表示,“活熊取胆”很舒服,您怎么看?
王国强:黄书庭会长召开那次发布会旨在和媒体好好沟通,他也讲了很多话,但不少媒体只用了两句,一个是取胆汁,一个是很舒服,这是媒体问他后,他用口语化的形式进行的回答。
坚决反对熊胆保健化
记者:针对目前熊胆粉及相关制品日益礼品化的趋势,您怎么看?
王国强:我们之所以说熊胆不可少,是因为它在医疗上的需求,如果把熊胆粉无限制扩大,形成保健品、礼品,那肯定是中医药管理部门坚决反对的。
记者:那么对于市场上的相关保健品如何加强管理?
王国强:这是由药监部门来批准,并应遵守相关权限,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主管领导,我非常尊重民众对于动物保护的心情。但在现阶段,我们应理性看待动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按照法律规定和签订的国际公约来合理地利用。
本文导航
- 3. 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名贵动物中药将研发替代品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