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无毒”差价五千
昨日,从业多年的某化工公司总经理黄楚填就广州30多名工人“胶水中毒”事件指出,由于黏胶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制鞋、箱包企业追求低成本而选用高毒低价的材料来生产胶黏剂。这些胶黏剂的毒性无论从颜色、气味上,非专业人士都难以辨别。
黄楚填说:“自2010年化工原料价格飙升,行业内有部分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使用苯、二氯乙烷等低价原料生产胶水。对于这次中毒事件的‘元凶’二氯乙烷,业内人士都很清楚其价值。”
他算了一笔账:二氯乙烷胶水2011年价格每吨5000元,环保、无毒的6号抽提溶剂油胶水每吨9900元。两者制作成胶水后,售价相差一倍。
黄楚填称,他曾做过市场调查发现,使用环保胶水做胶黏剂的箱包企业数量不到10%。
二氯乙烷浓度有国标规定
二氯乙烷“毒胶水”流入企业防不胜防,黄楚填向记者展示了一瓶具有高毒致癌性、添加12%二氯乙烷配置的喷胶,以及无毒6号抽提溶剂油胶水,两者均为金黄色,从颜色、气味上判断,几乎没什么区别。
“二氯乙烷其实是无色液体,制造出来的胶水也应该是无色的。但有一些生产商却添加色素造假,将其颜色气味制成与环保胶水的一模一样。”黄楚填说。
据广东省卫生厅统计,自2003年以来,广东省报告职业病发病人数已经连续6年递升,其中需使用到胶黏剂的制鞋业和家具业占较大比重。
黄楚填指出,2008年出台的国标就规定了胶黏剂中有毒物质含量值,其中每立方米二氯乙烷浓度不得超过千分之五。“但近几年在监管上,尤其在生产环节上,极少见安监部门到企业抽查胶水是否合格。”他呼吁政府部门提高“毒胶水”的打击力度。
释疑
用“毒包箱”难以中毒
劣质胶水所制的包箱、皮鞋会否危害消费者健康?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主任医师刘移民表示,消费者患上二氯乙烷急性中毒的机会较少,不必担心。
刘移民介绍,用二氯乙烷胶水黏合的箱包、鞋子等经过长期放置,以及使用过程中在空气中曝露,其有毒气体将逐渐挥发走,不会危害到使用者健康。相比之下,制造工人因为大量接触二氯乙烷胶黏剂,加上工作环境密闭,导致高浓度毒气体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引起急性中毒。
- 2. 广东11工人“胶水中毒”确诊为“重度职业病”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