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过期药中数感冒药最多
据一项对华东大城市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城市家庭有过期药215粒,其中30%到40%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而因过期造成的药品浪费,一年达到1.5万吨。
记者在医院里采访了李女士等五位患者,她们告诉记者,家里的小药箱里摆满了各类感冒药、咳嗽药、助消化的药,不过定期都会清理出一批,其中感冒药是浪费最严重的。李女士说:“感冒药现在都分白片和夜片,但几乎每种感冒药都是白片多过夜片,我有时晚上吃过夜片后第二天就不用吃白片了,结果造成白片多找不到夜片。为了吃夜片,又去重新买一盒,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小编推荐:中央单位公务员明年取消公费医疗
存在严重浪费
手术耗材更需要“拆零”
药品拆零销售,老百姓能享受到实惠自然是件好事,但目前拆零药品不仅品种少,而且多数集中在基本药物品种之中。其实,在大医院里,手术耗材存在严重的浪费,更需要“拆零”,甚至可以引入“拼药”的模式。
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莫绪明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手术室高值耗材实行严格的条形码制度,实现“一人一号”,一旦耗材拆封就不能再给其他患者使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也便于医院进行目标考核和科学管理,但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病人负担增多的问题。以心脏的人工血管为例,一般一根就是1万到2万元,不同的病人用的长度不同。“生产厂家都是按照统一规格生产的,但每个病人的需求不同,即便只需要十分之一也要全部购买。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哪怕只用了几厘米,剩余的都要扔掉,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他介绍说,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心导管,一次心导管检查需要上万元,使用一次就不再用了,但是现在质量好的心导管可以反复用,“如果注意好消毒等安全问题,完全可以给病人省下这笔费用,但现行的规定却不允许医院这么做。”
科学分配可以省下大笔开支
手术“拼药”惠民效果更好
莫绪明介绍说,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已经实行了多年的高值耗材分批记账制度,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绩。
“这个制度的优点就是,高值耗材可以多人使用。”莫主任建议,如果我国也能对手术高值耗材进行科学分配,完全可以省去一笔不小的开支。当然,也要对高值耗材进行严格的安全流程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高值耗材不是特别多,只要实行申报、备案制,再制定消毒使用规定,消毒规范、安全规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以南京儿童医院为例,年手术量高达1.6万余人次,仅心脏外科手术每年就高达千次,如果手术耗材可以实现拆零、分批记账,仅此一项就可以省下相当可观的费用,相比购买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省的钱,惠民效果将更为显著。”
一支药三四名患儿分着用
大医院“拼药”国内有先例
其实,大医院“拼药”在国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兰州、南昌等多地都有这样的先例。在兰州一家医院,一支药三四名患儿一起分着用,这样不仅节省了花费,也避免了药剂的浪费。一名早产40天的女婴,治疗后结算费用时她的家人发现,共节省近2000元的药费。由于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一般以早产儿居多,还有很多是体重不足1千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这种患儿每日每次的用药量都非常少,很多贵重的抗菌素最多用到封装剂量的三分之一,由于药物打开后只能在当天使用,这就造成剩下的药品被丢弃,从而成为医疗垃圾。于是,当地医生想出了拼药的办法。
一名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国外很多都是按病种收费,而我国是按项目收费,“按病种收费后,同样疾病就同样的价格,这样医院会想着办法节省成本,而现在是按项目收费。前不久,卫生部部长陈竺指责按项目收费为毒瘤,不过目前医患还时有互不信任感,这样的环境里医生为了免责,拼药的方式很难实现。”
- 2. 江苏执行基本药物新目录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