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时在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会再转过来。反正病床不紧张,病人住久些院领导也不着急。”梁医生说。
【专家点评】中医医院的工作效率、病房医疗水平和利用效率都显著提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变化。但84%的病床使用率,只是中等水平。影响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的是县中医院,这是今后要重点加强的地方。同时,平均住院日没有缩短,这与3年来床位增长太快、收治病种原因和急诊抢救无大的变化等因素有关。中医医院在扩大床位的同时,应关注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这两个关键指标,扩大床位应与提高病床使用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科学协调发展。
小编推荐:"淡定哥"中80万"懒得"领奖 称上班忙没时间
费用仍较低
对中医院该有合理补偿
【数字变迁】最新数据显示,公立中医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137.53元,比医改前增加36.23元;出院者人均医疗费4878.33元,比3年前增加1158.44元。目前,公立综合医院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173.82元,比中医医院高26%;出院者人均医疗费为6525.62元,比中医医院高34%;公立中医医院人均年业务收入18.84万元,比2007年增加6.82万元,比综合医院少7.4万元。(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一线感受】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大夫晏军发现,近年来,来该院诊治的患者虽然只多不少,但开始抱怨“看中医也贵了”。于是,他留心进行了比对。以他治疗最多的慢性支气管炎为例,目前开饮片一个星期大约需要110元,这在3年前大约只需要六七十元;但是如果开西药,则要150元以上。“由于整体物价水平提高、中药材价格飙升,开汤药确实比以前贵了不少。但相对于同样攀升的西药价格和患者收入水平,汤药还是更划算。”
晏军说:“北京市所有三甲医院都是人满为患,但中医医院大夫的收入水平却是中下游,最好的也不过是中游。”
【专家点评】关于中医院收费低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反映了中医院为国分忧,努力控制或降低医药费用,减轻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的负担,为缓解看病贵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显示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医院收费低,为患者和医保节省了钱,但不能以持续牺牲中医院和医生的合理收入为代价。如何更好地调动中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保证他们的合理收入,这是政府应当研究解决的导向和政策问题。
特色渐回归
扬“中”方能显价值
【数字变迁】3年前,中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有15.66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7.13万人,占45.56%。最新的数据是,中医院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8.48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8.52万人,占46.11%。目前,在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西药仍占65%,中药饮片处方仅占总处方的24%,中医治疗收入仅占医疗收入的18%。
【一线感受】医改前,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专家赵继荣研发的院内制剂杜仲腰痛丸,即使疗效显著、口碑好,一年也不过卖出1500多瓶。“很多患者为了买这个药,要从很远的外地跑来挂号,很不方便。”赵继荣见过最夸张的外地患者,拿着麻袋来,一次要求买200瓶。医改启动后,甘肃省出台政策允许中药院内制剂全省调剂。2011年,杜仲腰痛丸在全省共销售约6000瓶。
说起医改带来的变化,身为该院副院长的赵继荣用数字说话:该院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增加近1倍,达到60多种;门诊特色技术服务量占总门诊量的比例从10%左右增至21%。
【专家点评】最近几年,各级中医主管部门抓中医特色作风务实,力度很大,中医院的中医特色正在回归。但由于积重难返,这方面的问题还不少。例如,中医师占医师的比例距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60%的要求依然相差甚远,中药饮片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也低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的30%。在中医医院里,中医成了“少数派”,这是制约中医特色发挥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医改下一个阶段,如何发挥好中医特色,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院在医改中的角色和价值。
- 2. 医改前后 中医医院进步看得见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