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医药广角 > 从厂家到医院,药价暴涨20倍

从厂家到医院,药价暴涨20倍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1-11-14来源:新闻晨报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近年来,药价问题很受大家的关注,为了降低药价,减轻老百姓的用药负担,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就是药品的招投标制度,规定所有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必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招标采购。

药价中超50%成各种回扣

那么,这种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每支高达11元的中标价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各环节超过2000%的中间利润又是怎么分配的呢?记者电话采访了负责北京市药品招标的官方机构——北京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

北京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市药品中标价都是先根据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报价,最后由北京市招标办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随后,记者在北京找到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销售代理公司——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6元多,他们公司以4元的价格卖给医药代表,每支赚3元多。但这3元多并没有全部进他们自己的腰包,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标所花的费用。为了能保证药品高价中标,他们必须打通各个环节,这笔费用就是所谓的推广费,但具体数目是多少,他始终没有告诉我们。不过他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高价中标之后,为了让北京的各大医院采购,他们还要给医院、医生、医药代表所谓的“返费”,也就是回扣。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医药公司卖给医药代表的价格和医院采购价之间的价格差,就是他们行业内部所说的返费。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以每支4元价格,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卖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中间差价7元。这个中间差价就是“返费”。

小编推荐:如何让身体更容易怀孕?

那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每支7元的所谓返费又是怎样分配的呢,医药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返费医药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的都作为回扣给了医院和医生,而这当中开药医生的回扣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一般都要占到药品中标价的40%左右。

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说法,每开一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医生就能拿到4元左右的回扣,而每输液一次,需要3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也就是说患者每输液一次,开药医生就能拿到12元左右的回扣。那么这名负责人的说法是否属实呢?记者再次前往北京隆福医院进行求证,但是对于回扣的问题,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医生都闭口不谈,医生到底拿没拿回扣,从医药公司到中标价之间高达7元的差价究竟进了谁的腰包,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药品利润是奢侈品的近10倍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经过层层把关审核,中标价为什么还会定得这么离谱呢?记者在电话采访北京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对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定价都是按规定的程序组织国内权威的专家来审定的。那么专家们又是依据什么,把一支出厂价只有0.6元左右的药品,中标价定到了11元呢?记者多方联系参加北京市药品招标评审的多位专家,但采访均遭到拒绝。

据业内人士透露,专家组审定药品中标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药品生产厂家提供的材料。随后记者再次前往山东,对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生产企业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是综合性化学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该企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的针剂产量达到20亿支。据这家企业的销售负责人介绍,他们提供给北京市招标办的价格属于商业秘密,不能透露。

对于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究竟如何能高价中标,药厂的这名销售负责人始终回避。据知情人士透露,药品的中标价定得越高,医院加价受益也越高,给医生回扣越多,医院也就更愿意使用,药厂、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卖的药也就越多,换句话说,药厂、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开药医生等各个环节都是受益者,中标价定得越高,各个环节受益也就越多。

随后记者又对上海、天津、黑龙江等地的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生产的同一规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中标价进行了调查,发现上海中标价为12.8元、天津中标价为11.13元、黑龙江中标价为11.5元,医院的零售价也都超过12元,从出厂价到医院零售价,中间利润也都高达2000%以上。据专家介绍,普通商品的利润一般不高于50%,即使是名牌服装等奢侈品,利润也很少超过200%。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利润却是奢侈品的近10倍。

钻政策空子推高药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恒鹏说:“医院大概拿50%,招投标的单位,招标单位机构,可能拿到20%左右,也就是说有70%实际上是以盈利(回扣)的形式存在的,这显然不合理,因为现在我们很难找到其他产业有这么高的利润率。”

据了解,最近几年政府部门为了遏制药价虚高,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先后28次降低药价,2009年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也就是要求医院按照进药价卖给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药价。新医改政策研究专家朱恒鹏研究员指出,实行药品招投标政策的初衷也是为了遏制药价虚高,结果却被某些利益团体钻了空子,利用政策,在中标价的制定、药品的批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遵循“潜规则”,相互勾结,形成了隐秘的利益链条,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

本文导航
  • 2. 从厂家到医院,药价暴涨20倍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 药价 药品 药品采购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