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搜索
首页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湖南毒大米调查:产地部分工矿企业常趁夜排污

湖南毒大米调查:产地部分工矿企业常趁夜排污

字号:T|T
www.263h.com发表时间:2013-05-24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 编辑:Jerry
编者按】记者在调查中看到,此次涉事的衡东县东洋米厂,其所在的衡东大浦镇,小小的镇子即聚集了美仑化工、创大、金宇等10多家工矿企业,部分企业经常趁夜排污。而在湘江流域内的郴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地,这类大中型工矿企业已达到1600多家,工业废水和废渣大量排入湘江。不排除超标的重金属通过工业污染进入大米的可能。

重金属治理之难

湘江流域内人口超过4000万,初步形成了城镇密集、工业集中的发展格局,湘江干支流两岸大中型工矿企业达到1600多家。这一流域,集中了湖南省60%的人口和70%左右的GDP,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利益作用下,污染治理并非易事。

东洋米厂所在的大浦镇即是一个缩影。大浦镇一位政府人士透露,2003年成立大浦工业园之前,当地GDP不到3亿元,到2009年,大浦工业园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1.2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GDP增长10倍有余。

而同年,衡东县的工业总产值为100.9亿元,财政收入为4.06亿元。两相比较,大浦一个工业园的总产值就已近整个衡东县的1/3。

因此,尽管地方政府近年采取多项措施试图控制重金属排放,但收效并不如人意。

此外,高昂的治理费用也是一个重要障碍。

如大板米厂所在的株洲市,是湘江沿岸著名重工业城市,2011年,该市决定将聚集了187家企业、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搬迁费用投入约需500亿元。

但是,时过两年,因资金缺口巨大,清水塘搬迁进展缓慢。为此,湖南省政协主席陈求发曾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国家发改委对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给予重点支持。

“像我们株冶,资产都是一些坛坛罐罐,怎么搬迁?要搬迁的话只能异地重建,没有几十个亿根本下不来,钱从哪来?”上市公司*ST株冶(600961.SH)董秘刘伟清反问记者。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相关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我要打印此文 推荐给朋友 收藏此文章
[重要]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
  • 信产部ICP备案:京ICP备15063272号-2网站公安机关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5393号 Copyright © 2009 - 2016 263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