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杨琼、刘榜在河南濮阳落网。
他们是怎么将假药销往全国的?杨琼说:“有一个叫‘药社会’的网站,里面有全国各地药品代理商的资料和联系方式,我把这些资料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然后用电话联系代理商。我本人化名为杨楠,先发样品过去,附上各种宣传页、资质证书和我的名片,有的就打电话给我们提货,货款一般都是由物流代收。”
杨琼交代,他和刘榜从2008年年初开始销售假药,按批发价发出近300万元假药,盈利60万元左右。通过这门“生意”,他在郑州买了车、买了房。
小编推荐:防控人畜布病疫情刻不容缓
同类原料制出数十种药
假药销售的上游是假药生产。生产商是只生产杨琼团伙的假药还是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假药作坊,为多个销售商代工?
在刘峰的供述里,这名生产商颇为神秘,是由姐夫杨琼介绍,外号叫“老陈”,每次和刘峰交易都是电话联系后在郑州某个高速路口见面。
根据这一模糊线索,警方在抓捕杨琼的同时,展开了对假药生产商“老陈”的抓捕。6月12日,“老陈”在家中看见警察后,一跃跳到阳台,正准备往下跳时被郑州民警一把拉回。
“老陈”名叫陈青,早年时做胶囊壳、药瓶买卖,后转而开始为假药销售商代工生产假药。警方查封了他设置在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红花寺村一民房中的假药作坊,在屋中搜出了全套药品生产包装设备、数十种药品包装盒以及大量未完成包装的胶囊、药丸等,并搜出了20余本发货账本。根据这些账本,陈青又供出了多名药品销售商。
至此,整条假药生产销售网络被揭开,新沂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王文民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整个生产、销售链条的运作:
假药原料大多由杨琼等总销售商提供。据杨琼供述,他从药品批发市场中买来布洛芬、活血片、钙片、消炎片等药粉面子,同时根据市场行情虚构药名、药效,找专门的医药包装设计商设计包装、标签等,将这些原料、素材交给陈青等药品生产商生产、包装。
陈青则根据客户要求,找了5名亲属、老乡把胶囊壳和药粉给专门做药品灌装的人,或者自己灌装,装完后再将胶囊装瓶、贴标签、装进包装盒。每完成一瓶能获得1元左右收入。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证照,“给钱给材料就行”,当警方问受雇于陈青的一名工人是否知道所生产的是假药时,她说:“他给我们的都是同样的药粉,却装在各种不同的药瓶里面。”
一瓶药在生产包装完成后的成本大约3元左右。在药品销售上,杨琼等人先伪造一整套药品的虚假手续,并制作像模像样的网站。然后给全国各地的药品代理商打电话,推销药品,以4元至8元不等的价格往外发货,由物流代收货款。药品代理商再将假药分销往各药店、卫生室。
“从生产、总销到分销,在这条纵向的链条中,再分别伸出横向的触角,形成了一个售假网络。需要吃药治病的群众被吞噬其中,深受其害。”新沂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勇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 3. 揭秘特大假药生产销售链条:成分可致多种疾病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