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有苦说不出
张晋湘无奈地说:“面对医闹,医院往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如果明知对方要来闹事,医院不作为,医生患者出了事谁来负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在械斗中受伤的保安魏建明告诉记者,当得知8月22日吴某要带人来冲击医院后,他们给市公安部门及市、区两级政法委都报了材料,也都打了电话,但没有得到反应和指示。当天,对方拿着凶器进来时,监控室第一时间给“110”打了报警电话。“我们都是正规保安公司的,有人事档案,随时可查的,不是打手,更不是恶棍,我们的任务是确保医院秩序。”
单益民在经历了这次冲击后说:“医生成了惊弓之鸟。”
小编推荐:专家提醒六类人群易患胰腺癌
短评
建立沟通渠道才是治本之策
手上缠着标记,棍棒、渔叉对垒,上百人聚集参与其间……如果不特别说明,人们都难以想象,这竟是8月23日发生在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起医患冲突!更令人吃惊的是,像这样的“打闹”在南昌市医院中并不鲜见。
据南昌市政协专题调研数据显示,仅2010年一年,南昌市就发生医疗纠纷315件,其中采取“医闹”、“群访”和“暴力索赔”的有278件,占医患纠纷总件数的88%。在当地的网络论坛上,对此的讨论也十分激烈。有网友认为,接连发生的医患械斗给南昌城抹了黑。本该携手共战病魔的医患双方竟然上演“全武行”,面对这种情况,社会最需要反思的是:医患沟通卡在了哪里?
为了让医患纠纷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顺利解决,卫生部要求各地建立第三方协调机制,并将此列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之中。曾经也有过医患冲突恶性事件的南平,在有了人民调解制度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医患暴力冲突。然而,在南昌,这正是一个空白点。因此,除了司法、医疗事故鉴定的渠道之外,医患纠纷只能走传统的“私了”途径。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这一渠道的随意性,使医患双方都感觉无章可循,进而缺乏互信。
在采访中,记者曾经探究人民调解途径何以缺位,得到的回答是:缺少政府支持,没有编制,没有工作经费。强调在这个制度上的政府责任当然没错,但是缺编制、缺经费似乎也并不是这个制度不能出生的最好理由。难道就没有任何权益之计,来推动制度的建立?南昌市都已经发生了那么多的冲突,社会还要付出多少代价,医患才能在一个和解的氛围中,在一个制度之内进行理性对话?
据悉,南昌市正在着手起草制定《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希望医患沟通的正常渠道尽快疏通,让权益受损的患者有申诉的地方、有解决的希望,也给医院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不要坐等矛盾激化后再去“灭火”。这是南昌的教训,也是所有地方的前车之鉴。
- 3. 医患互殴为哪般
-
相关阅读